Menu
Your Cart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General
Publisher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3357550
Author 廖炳惠
Book Conditions Condition B
Pages 146
Publisher Date 2005/12/01
  • In Stock: 1
0 views
RM8.50
RM15.00
Ex Tax: RM8.50
內容簡介
「吃」逐漸成在生活中成為一種品位與身份的象征,小到一塊錢的臭豆腐,昂貴至數萬元的紅酒,交會在我們的餐桌,其所創造的精致與活力,讓人昂奮;香料、懷舊食物與少數族裔的議題竟能從一鍋一碗中勃發生命力,具備後現代的新鮮景觀。

作者學貫中西,旁征博引,將飲食現象放到後現代的語境中,進行了頗有趣味的解讀:從飲食文學觀的轉變到後現代餐飲哲學,從食譜、香料、廚藝的旅游到族群及多元食譜、懷舊料理和飲食的情色化,梳理出後現代語境中飲食的文化流變。

作者簡介:

廖炳惠,台灣雲林人,美國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台灣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猶記得二十年前出國念書的時候,家人為我准備了多本食譜,並且在我的皮箱內塞了一個小電飯鍋,這是我第一次吃飯得靠自己只身下廚做各種飲食實驗。抵達美國加州之後,才知道吃飯其實並不是那麽困難。除了各種中式、越南餐飲店提供外賣服務,墨西哥菜也四處可見,並非一定要自己做菜才行。大同電飯鍋在美國的售價也不比國內昂貴多少,而且來自韓國、日本、泰國等地的米面食品種類繁多,可說是相當跨國,完全是全球化及後現代的情境。

在加州這四年,我對食物及食物來源有了後現代的經驗。尤其當時來自香港的陳清僑夫婦以及也斯夫婦都是美食家,再加上史書美以及比較文學系內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有許多私人收藏的菜單、食譜及烹飪方式。在星期四、星期五晚上以及周末的聚餐場合,大家往往提供各具特色的地方菜。Betty及Rebecca尤其善於調合中國潮州、墨西哥、法國普羅旺斯以及希臘、意大利及各種南歐佳餚。每周的聚餐活動就在美食的饗宴當中,進行非常有趣的跨國交流。

風雲際會,當時剛好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客座的後現代大師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和當時另類論述的代言人之一、以衣食住行作為文化實踐的思索起點並注重異質文化的Michel de Certeau,均在校園內提供我們認為相當繁復而又深具吸引力的論述。在老師群中尚有葉維廉、鄭樹森,以及許多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及馬克思主義的新歷史學者,可以稱得上是多元交響的環境。

在這種氣氛下,從後現代理論、多元文化論述,以至跨國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實踐,彼此交流、激盪的過程,可說是令人大開眼界。一方面,了解到念文學並不是一件枯燥、只寫論文的苦差事,而是在對生命多元化可能的欣賞和實踐上,有相當大的實驗空間。另一方面,也在美國人、墨西哥人以及亞太華人等各色人種交流匯集的加州環境下,飽覽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後現代飲宴景觀。每到周末,我們前往海灘聚餐,各自帶著拿手好菜,面對著太平洋的海浪、細沙、礁岩,以拉賀雅(La Jolla)小城里墨西哥、歐洲與美國建築風格匯集的豪宅作為背景,交織出一幅全球美食彼此吸收、交流的畫面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食譜,從色彩、調味、香料到烹飪方式,經過許多細部的調整及實驗後,構成更加交混而又出乎意料的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