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下一世紀的亞洲是誰的?

Original Price RM52

RM24.50

Book Condition 等級A

Understand Book Condition

作者:羅柏‧卡普蘭
出版社:麥田
頁數:352
ISBN:9789863443049
出版日期:2016/01/09

Out of stock

Book Description

內容簡介   中美分治東西半球是否可能,關鍵在南海!   中國在南海的作為,正是踏著美國百年前的步伐──   1823年,美國總統發表「門羅主義」,意在將歐洲勢力趕出美洲。隨後,美國在1898年打敗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奪下古巴,更費時十年於1914年完成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打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交通。自此以後,美國不僅完全掌握加勒比海,更將整個中南美洲納入勢力範圍,從此實質控制了西半球,進而能夠干預全球事務。   這段百年前美國經營帝國的事蹟,今天都看在中國的眼裡。如果美國可以據有加勒比海,中國也應當據有南中國海,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海」!   即使沒有模仿美國的企圖,南海的交通與能源價值也是中國不可能忽視的戰略腹地。每年全世界有1/3的海上交通經過南海。從印度洋穿過麻六甲海峽、運往東亞的石油是經過巴拿馬運河的15倍。日本和台灣將近60%的能源供應,以及中國80%的原油進口要經過南海。除了波斯灣與東北亞,南海是全球第三重要的戰略據點。   從國家定位、政府改造,到建軍備戰,東南亞各國要如何面對南海之爭──   本書作者羅柏‧卡普蘭曾被《外交政策》雜誌選為全球前100大思想家,不僅是全球知名的戰略分析師,也是足跡遍及世界各角落的旅行文學家,具備深入各地民間的細膩眼光。在本書中,卡普蘭除了針對南海的戰略意義提出分析之外,更從東南亞各國的內部問題出發,討論各國的困境:對抗中國已經一千年的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扮演什麼角色?李光耀在新加坡建立的威權主義固然犧牲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僅帶來了經濟成長,更奠定了新加坡面對中國威脅的硬實力基礎。歷史該如何評價他的貢獻?相比之下,民族認同脆弱的馬來西亞、貪腐肆虐的菲律賓又要如何伸張國家主權?台灣,這個「自由的前哨站」,願意犧牲目前的繁榮富庶,決心對抗中國嗎?   對卡普蘭來說,南海之爭不只是一場軍事與外交的角力,也是東南亞各國徹底檢討自身的國家定位、政府體制,以及發展策略的試煉。 本書特色   全球百大思想家、知名戰地記者兼戰略分析家――羅柏•卡普蘭――深入南海周邊國家第一手觀察分析。   併吞南海以為中國內海,驅趕美國於亞洲之外,   是中國為了經濟與戰略安全必須走的險棋。   美國有可能讓步嗎?台灣與東南亞各國該如何自保? 專文剖析   師大政治所教授王冠雄 熱烈推薦   何思因(政大政治系教授)、黃介正(淡江國際戰略所助理教授)、楊念祖(中山大學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在2011至2012年間將他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是美國資深的記者、地緣政治專家,並為私人全球情報分析機構「策略預測公司」(Stratfor)的首席分析師。   2009至2011年他服務於美國國防部的「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2008年起他為華盛頓的「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資深研究員。2006至2008之間他任教於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過去三十年間,他為《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的記者,撰述分見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等重要報章雜誌,觀點經常引起相關政治、媒體、學術界的討論。   作者曾實地採訪中東、兩伊戰爭、巴爾幹半島、前蘇聯與阿富汗戰爭等戰略要地與新聞前線,超過十五本著作,曾在台灣出版的包括:《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2002,時報)、《世界的盡頭:種族與文化的邊境之旅》(2015,馬可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