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納作品:天堂(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






古爾納作品:天堂(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
- In Stock: 1
0 views
RM39.50
RM78.00
Ex Tax: RM39.50
本書是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代表作,曾入圍1994年度“布克獎” 和“惠特布萊德獎”。
故事發生在一戰期間的東非。當時的東非遭到歐洲殖民列強瓜分, 英國殖民者驅逐土著居民, 德國人則計劃修建一條跨越東非大陸的鐵路。為了償還債務, 主人公尤素夫十二歲時被父親賣為勞工, 對此, 年幼的尤素夫並不知曉。他被送到“叔叔”――富商阿布達爾·阿齊茲的店裡幹活,受盡剝削和奴役。此後, 尤素夫跟隨商隊遊弋, 在長達八年的商旅生活中, 從鄉村來到海濱城市, 轉換到城市商人的複雜生活方式, 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個青年。他目睹部落爭鬥不斷、迷信盛行、疾病肆虐、奴隸貿易猖撅的非洲, 親身體驗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世態炎涼,認識到了主人和僕人、商人和村民、伊斯蘭教和萬物有靈論之間的複雜關係,目睹了殖民主義帶給非洲人的災難。
《天堂》既是一部關於主人公的成長小說, 又是一部從非洲人的視角講述非洲殖民化歷程的歷史小說, 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歐洲中心主義意識形態書寫的非洲歷史。小說的題目頗具諷刺意味, 評論界常常氧天堂》和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作比較,把前者視為對英國文學經典文本
作者簡介
阿卜杜勒‧古爾納,坦桑尼亞裔英國作家,2021年因“他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影響,以及對身處於不同文化夾縫中難民處境毫不妥協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獲諾貝爾文學獎。古爾納1948年出生於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島,20世紀60年代移居英國並求學, 終在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他的主要學術興趣是後殖民主義寫作和與殖民主義有關的論述,特別是與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關的論述。曾擔任凱恩非洲文學獎和布克獎評審,2006年入選皇家文學學會。古爾納的作品圍繞難民主題,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狀況,聚焦於身份認同、種族衝突及歷史書寫等,他展現的後殖民時代生存現狀被認為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代表作有《天堂》《海邊》《來世》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古爾納代表作,布克獎、惠特布萊德獎入圍作品。 ?無濾鏡再現故土少年成長之路,後殖民書寫幾代移民前生尋夢天堂之旅。 ?附古爾納獲獎感言未刪節全譯,一睹跨越兩個大陸、多種文明交融下的成長與寫作之秘密。
故事發生在一戰期間的東非。當時的東非遭到歐洲殖民列強瓜分, 英國殖民者驅逐土著居民, 德國人則計劃修建一條跨越東非大陸的鐵路。為了償還債務, 主人公尤素夫十二歲時被父親賣為勞工, 對此, 年幼的尤素夫並不知曉。他被送到“叔叔”――富商阿布達爾·阿齊茲的店裡幹活,受盡剝削和奴役。此後, 尤素夫跟隨商隊遊弋, 在長達八年的商旅生活中, 從鄉村來到海濱城市, 轉換到城市商人的複雜生活方式, 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個青年。他目睹部落爭鬥不斷、迷信盛行、疾病肆虐、奴隸貿易猖撅的非洲, 親身體驗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世態炎涼,認識到了主人和僕人、商人和村民、伊斯蘭教和萬物有靈論之間的複雜關係,目睹了殖民主義帶給非洲人的災難。
《天堂》既是一部關於主人公的成長小說, 又是一部從非洲人的視角講述非洲殖民化歷程的歷史小說, 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歐洲中心主義意識形態書寫的非洲歷史。小說的題目頗具諷刺意味, 評論界常常氧天堂》和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作比較,把前者視為對英國文學經典文本
作者簡介
阿卜杜勒‧古爾納,坦桑尼亞裔英國作家,2021年因“他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影響,以及對身處於不同文化夾縫中難民處境毫不妥協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獲諾貝爾文學獎。古爾納1948年出生於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島,20世紀60年代移居英國並求學, 終在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他的主要學術興趣是後殖民主義寫作和與殖民主義有關的論述,特別是與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關的論述。曾擔任凱恩非洲文學獎和布克獎評審,2006年入選皇家文學學會。古爾納的作品圍繞難民主題,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狀況,聚焦於身份認同、種族衝突及歷史書寫等,他展現的後殖民時代生存現狀被認為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代表作有《天堂》《海邊》《來世》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古爾納代表作,布克獎、惠特布萊德獎入圍作品。 ?無濾鏡再現故土少年成長之路,後殖民書寫幾代移民前生尋夢天堂之旅。 ?附古爾納獲獎感言未刪節全譯,一睹跨越兩個大陸、多種文明交融下的成長與寫作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