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u

星期五深夜專欄作家——黃寶穎《牆角的野子》

《生活總是不合時宜》

《生活總是不合時宜》 你想喝咖啡,於是拿起車鑰匙,披上外套,打算前往距離家不到兩公里的咖啡廳買杯馥芮白。車龍有點長,停在你前邊的車主非常不耐煩,一聲又一聲的鳴笛打擾著午後的溫和,第一聲令人側目,第二聲還可稍微忍耐,直到第三聲則開始使人心煩意亂,這種毫無意義的噪音只會讓人更浮躁,很多人不明白在窄小的車道裡急躁不過是於事無補的情緒。你緩緩隨車龍前行,在小巷裡穿梭於午間的溫熱,拐了幾個彎後,鍾情的咖啡廳終於近在咫尺。下車後,你緩緩走向它,即便車龍奪去了你一些時間,可一切看起來都如此美好,只不過在和風的相伴下,你萬萬沒想到咖啡廳今日不營業。這真的令人很沮喪,你失落地停在了咖啡廳前,思索了三秒,你便收拾好心情往車走去。這家不營業,別家肯定營業,沒什麼大事。坐上了駕駛座,你決定去較遠的一家,據說咖啡也是很受歡迎,你從未嚐過,一直心心念念。正好今日不忙碌,擇日不如撞日,一切來得剛剛好。於是你重新回到車龍里,繁忙的交通無法奪走你寫滿臉的愉悅。此刻電台正好播放著你愛聽的英文老歌,你不由自主地輕哼了起來。上一秒才晴空萬里,此刻卻忽然烏云密布。老天給了你一聲雷鳴,驚醒了沉醉於愜意的你。你想起院子裡正曬著剛洗好的床單、窗簾,以及一隻毛茸茸的熊。咖啡及不上這些日常東西,彎一拐,你決定返家。汽車一路行駛,你一路祈禱,拜託老天不要這麼不合時宜。可老天終究喜歡開玩笑,好不容易停好車,你冒雨開了院子籬笆的鎖,三兩下把淋了幾分鍾雨的東西收起來。你的白襯衫有雨滴的痕跡,看著那些沐浴了一個上午的床單、窗簾,尤其是那隻熊,它眼巴巴地望著你,此刻除了大眼瞪小眼,彷彿任何舉動再也不適合進行。滿滿的沮喪再次從心頭席捲而來,咖啡沒買著,熊的毛還特別醜。罷了。你洗了熱水澡,心情緩和許多。打開手機app,正想點外賣,但外邊雨越刮越起勁,你不好讓那些送餐員在風雨里為了你的溫飽而冒生命危險,看著在對你示威的猛風和冷雨,你妥協了。你想起昨日還有一塊沒吃完的蛋糕,此刻應該正乖乖躺在冰箱裡等著你的關注,但你找了許久,都沒見著蛋糕的影子,許是被家裡的哪個饞鬼給吃了。沒有咖啡,沒有甜品,你開始鬱悶了。煮泡麵!加一杯巧克力飲料,冰塊要多!你從未想過,難得的休閒日會充滿了如此多的不合時宜。可在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翻騰的生活裡,那些看似討人厭的不合時宜經常給人帶來了意外與驚喜。比如你發現原來這種品牌的泡麵極好吃,能媲美你家外的那家香辣面;比如向來只喝熱飲的你發現加了冰塊的巧克力竟然這麼療愈身心,你想下次應該會時常弄冰巧克力了。窗外的雨開始細而綿密,風扇吹著那隻熊,它呆呆地杵在角落,毛看起來比剛才輕柔了許多。午間的溫熱散去了,你倒頭栽在床上,讓皮膚融化在床單裡。你看著天花板,看著自己身上的毛衣,你在發呆。一條毛衣線頭冒出來,你拉扯了一下,一下,再一下,始終無法為這條線的人生找到盡頭。你懶得起身剪掉它。人生不就經常這樣不合時宜嗎?像吹散了的蒲公英,散亂於空氣,卻擁有一股日常的清新。 #BooKu#深夜專欄#牆角的野子 ...
閲讀更多

《住在聲音裡》

《住在聲音裡》 家的附近都是儼然的家家戶戶,隔壁家播放哪出好戲,哪首經典老歌,高談闊論聲,炒菜聲,甚至洗澡的沖水聲,彼此都能聽得見。在我還上著幼兒園時,母親和一位鄰居阿姨接了幫賣飯小販切菜的活兒。每天一大清早,家的院子便傳來咚咚咚的刀與砧板碰撞聲,而屋簷上的小麻雀也不膽小不怕人,總是在咚咚咚的切菜聲中尋得適宜的縫隙,如伴奏般鳴於其中,十分歡樂。有時三五隻,有時還呼朋喚友,來得更多些,也從無人去驚擾它們,任由它們為早晨的神清氣爽肆意歡鳴。這些聲音便是我的鬧鐘,每天如是。從母親那塊老舊的砧板間傳出的聲音沉而穩,而麻雀的鳴叫細而長,這些聲音不曾在我童年時的早晨床邊缺席過,使我懶散的睡意經常得以很快地消散於房間牆隅。午間放學回家,潘美辰的歌一定會準時傳來,是隔壁家播放的,我聽不懂歌詞,但旋律朗朗上口。再大一些時,我才發現原來姐姐也愛聽潘美辰,家裡開始有卡帶後,潘美辰的聲音便經常在我家響起。悶熱的空氣搭配憂傷的詞曲,這種溫柔和悲傷特別易撥動心弦。我聽不明白歌詞,也無法理解其中深意和情感,但聽久了也就會跟著哼一兩句,稚氣的聲音哼不出情歌的韻味,但哼歌解了我小時於閒暇時的百無聊賴。晚飯時間,各戶家會傳來各種電視劇的對白聲。較常聽見的是港劇裡的對白,一定是無線電視台的戲,那時歐陽震華、陶大宇、郭可盈、陳慧珊正大紅大紫,站在家的院外擺弄花草或坐在父親的摩托車上自娛自樂時,這些港劇對白便伴著我度過晚飯後的娛樂時光。幾乎每家都以電視配飯吃,專注得很,無太多的人聲嘈雜,加上那時家的院子很窄,頭上的月光灑落各戶家庭,在安靜的月光下,那些電視台詞變得格外清晰,在朦朧的夜晚裡突兀地表演著。有時不是熟悉的港劇,而是情緒比較躁動的八點檔,閩南話的古味立刻給夜添上另一番風味,有時是戲中人在吵架,有時戲中人說了幾句押韻的閩南諺語,這都使我覺得有趣極了。戲中人不吵架時,偶爾也會聽見看戲人的爭執。那是我最不喜歡的聲音,人的語氣頗差,你一言我一語,來往著相互回嘴,聽著真心煩。聽見這些爭吵聲時,我便會希望家有隔音,阻隔開世間不美好的聲音。最令人高興的便是年關將近時,新年歌曲於家家戶戶響起,即使家不播放,也可以聽見節日氛圍濃厚的旋律,各戶家庭彷彿深怕自己的新年歌開得小了,競相把聲量調高,這種熱鬧的現像如今是很難見得到了。青春的好光景逐漸在溫和的風中飄然而去,而隔壁開始多了幾把孩子的聲音,孩子逐漸長大,新年歌也不常播了,但隔壁家有個孩子特別愛唱歌。各種的新年歌都被他唱遍了,稚嫩的歌聲五音不全,嘹亮得很,聽著也不令人難受,反倒很可愛。這很像小時候的我,那時我也愛這樣哼歌,隔壁鄰居們都用耐心來包容著小小的我,讓我想唱歌的情感可以隨時抒發,而今我也該這樣包容隔壁的那個小朋友,讓他在這條小村里能隨心所欲高歌。記得有一年,家的後面搬來了新的鄰居。是個中年阿姨,她不唱歌,但她愛聽歌,只愛聽新年歌。清晨五時左右起身梳洗準備上班時,我經常聽見從她那戶傳來的老舊新年歌,是周旋的聲音。有時凌晨三四點起床上個茅廁,這種聽著彷彿很是悠遠的新年老歌早已在靜謐的深夜裡播放著,有種詭異的喜感。後來阿姨很少這樣播放新年歌了,她有了新的嗜好,那就是經常站在我家院旁透過串串鐵支的籬笆看我家院裡的花。長越大,我越不愛嘈雜,對聲音也越發敏感,些許響動便會使我不快活,但這些記憶中的聲音卻是極其美好的,它涵蓋著村里的理解、包容及安詳。 #BooKu#深夜專欄#牆角的野子 ...
閲讀更多

《陽光下的羞怯》

《陽光下的羞怯》 我不擅長交際,常常為了自己的不合時宜而深感懊惱。年紀尚小時,經常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群體,譬如唸書時有時會遇到空節,同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說笑,看著大家談笑自如,我也很想融入其中,但很多時候我只能站在一旁或坐在一邊跟著大家傻笑,不起眼得即便突然消失在教室中想必也沒人會發現。隨著童年的離去,美好的花季年歲緊接而至,這種自己平凡得猶如透明人的感覺依舊伴隨著我來到了這懵懂的年紀。升上初中的第一天,我沒有其他人的興奮及熱情,我對新校園新老師新同學一點也不期待。我深深記得,校園的走廊很長,炎陽炙人,我無處閃躲烈日的侵襲,正如我無處閃躲渾身的彆扭,第一天報到新校舍,我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我想回家。在年輕而鼓譟的歲月裡,誰不渴望被關注呢?誰不渴望自己在朋友群間可以揚起美麗的旗幟站在青春前鋒與朋友並肩而行?因此,不久後我認識了一些不愛讀書的朋友,我極其依賴他們。即便我知道他們不為學習而用功,漫無目的地虛度光陰,我也不打算遠離他們。我開始努力從過去的平凡掙脫而出,試圖在叛逆的陽光下追求年少輕狂的意氣風發。與不喜歡的老師作對、不交功課、不認真罰站、留長指甲、穿犯規的校鞋、比賽扣除的紀律分數、逃學、惹是生非,凡不能做的我都樂於參與,彷彿唯有這樣才能繼續融入那群能夠在學校裡叱吒風雲的人物們,並且,我也才能以此獲得一點認可。浮躁的脾性並沒使我誤入歧途,或許那群不愛唸書的朋友也和我一樣,不過是在對一切似懂非懂的年紀中尋找同溫層,以求得一絲慰藉罷了,並無做太過分的事。認真讀書的覺悟來得不算太遲。擺脫了遊手好閒的生活後,我因此而體會到了認真的滿足感。我曾聽人說過一句話:“認真並沒有什麼不好,生活裡的許多事本就該認真。”這句話是在我已步入社會體驗了現實的洗禮後才知道的,知道這句話的時間剛剛好,反正懵懂年紀時也未必理解其中深意。小時候盼著自己能萬人矚目,再大些卻是越來越怕事了。上了大學,以為自己能稍微找回了點自信,敢於在人前侃侃而談,殊不知在這座宏偉的學習殿堂裡,各路人才雲集,各有所長,我因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了什麼而經常保持緘默。有時參加活動,在自我介紹的環節裡也不過草草說兩句,甚至期望我說話時別人不怎樣注意聽,這樣萬一我真說了什麼丟臉的話時,也不至於太多人聽見。這種滑稽的想法一直牽絆著我,直到我開始捧著履歷,遊走於喧囂的城市。工作以後,反倒是處於花樣年紀的學生們教會了我要懂得及時表達自己。在她們的言行間,我感受到了純粹而真誠的愛護。或者,自己年紀大了,經歷了一些傷害人與被傷害這種例行過程後,在擁有了少許歷練的成就下,學會了不急不躁地表達自己,這是一路走來的小小收穫。在大人的世界裡還是有些許好處的,其中便是能與絕大多數的人理性溝通,成熟交友,至少我的身邊較多這些不矯情的朋友。即使說了什麼不對的話,大家都會及時提醒,這種朋友間的關懷使我小時過於謹慎的不安全感減少了許多。對於表達這件事,如今我尚在學習,我想這是一輩子的必修課。當我再有羞於袒露自己的想法時,我學會了不強迫自己,給自己一些空間加以思考;當遇到了不公的事情時,我也學會了不勉強自己,提出訴求,拒絕委屈。我始終堅信人再平凡再不起眼,仍有讓人欣賞的一面,也許是不經意的貼心,也許是習慣了的禮貌。如今再想起那年入學第一天,陽光底下的我不知所措,融不進群體,開不了口說幾句話,我只想對那時的自己說不要緊,那不過是花季少年時的羞怯。而今我終究學會了在平淡的生活裡,不忘於夏日炎炎下送自己一束花,可以是洋甘菊,可以是蘆葦花,以安慰和疼惜努力而平凡自己。 #BooKu#深夜專欄#牆角的野子 ...
閲讀更多

《習慣是一種毒藥》​

《習慣是一種毒藥》 習慣是一種毒藥,如浸泡於生活裡的一片茶葉,時間正好後即可嘗及甘甜,每日一次,一次幾啜,從黃花盛開飲至黃花凋零,便離上癮之日不遠了。某些小事不足一提,其渺小的影響力卻能使人改變喜好厭惡,不小看任何細節,不忽視日常間的縫隙,則能有所獲得,有所變化。怎會如此神奇?我曾觀望一蜘蛛於牆隅邊,這種從頭以下全是腿的小東西,其腿瘦若細針,不經意間給人的巴掌一掃便會粘於牆隅,看起來渺小至極,卻隱藏著令人敬佩的堅韌。初始看見它,不過是把網織了個小範圍,侄兒看見了,淘氣之下便趁其不備以幾根小指頭撥弄幾下,脆弱的網就此被毀去了。這樣不就讓蜘蛛沒了家嗎?侄兒聽了我的話後抬起稚嫩的臉看著我,那要養著它,讓它在這裡一直住下去嗎?我一時語塞。接下來幾日,蜘蛛網這件事也不再被提起。直到幾日後,侄兒再到家裡來耍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丟下手邊的玩具跑到那一牆隅。哇!它還在耶!侄兒蹲下身全神貫注盯著那一角,不禁發出驚嘆,於是我隨著他的身影瞧去。一片大大的蜘蛛網連接於牆的兩端之間,相比之前,這次的網看起來更厚實,更牢固。細看之下,網的紋路細緻得令人咋舌,要多麼專心致志,不懈勞作,才能把網織得如此精緻。好厲害哦......侄兒再次情不自禁喃喃,敬佩起眼前這只曾被他的指頭毀了家園的小蜘蛛。它就安穩地趴在網上,絲毫不被我們所驚擾,愜意得讓人匪夷所思。我想織網這種動作已成了蜘蛛的一種習慣,每日除了捕獵食物,便是努力織網,堅持織網,即便風刮了小家園,淘氣鬼毀了棲息地,仍舊處變不驚,動作緩慢而優雅地繼續建立起下一個家。織網彷彿是蜘蛛的畢生使命,為了這一片樂土,盡心盡力,使之成為每日勞作和習慣。小小蜘蛛以行動證明了習慣的強大作用,這下子,侄兒便再也不隨意毀了蜘蛛的小紗網了。毒藥可成解藥,亦可作良藥。習慣似毒藥使人上癮,良好習慣則使人一生如飲老茶,回甘持久,餘香不散。學校每早有十五分鐘的晨讀時間,第一節課前班導師進班,學生需放下手邊的功課,善用這短暫的時間耐心讀完自己所帶的幾頁書。其實,我知道能專心閱讀的學生並不多,即便不過是十五分鐘,也難以堅持。有的拿著書遮蓋著臉睡覺,有的偷偷做功課,有的發日夢。於我而言,懲罰是一種逼迫,有心閱讀的學生,無需他人強迫,自己也會願意拿起書本,不願看的,即便罰站、罰抄,仍舊屢勸不聽。而願意在十五分鐘裡沉醉於文字海洋中的學生,一年下來必定有所收穫。正如我便是在這每日一刻裡看完了一本卡繆,那段期間,每日一刻與卡繆約會,工作日的早晨也顯得不那麼沉悶了。後來因為養成了晨讀的習慣,以至於如今每日醒來,只要工作不那麼忙碌,我都會自然拿起床邊的一本書,看上幾頁後方開始一日之行。人們會愛上習慣,是因為養成習慣的是自己,使得自己活在習慣當中卻不自知了,這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生活如拼盤般精彩、如黃紙般枯燥、如烏雲般沉重、如萬花筒般紛亂,我想無論生活屬於哪種面貌,若願為生活養上幾些美好的習慣,最終定會尋獲不一樣的自己。 #BooKu#深夜專欄#牆角的野子 ...
閲讀更多

《堅守空中花園》​

《堅守空中花園》 曾經的我認為每天堅持運動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每次看見身材線條凹凸分明的人,都由心佩服他們的意志力,當時我甚至覺得,堅持運動於我而言是這輩子都難以達成的事了。在我還在學校任教時,每逢週五下班都會跟幾個同事與健身教練會面,短短的一個小時,拉筋、俯臥撑、跳躍、深蹲、伏地挺身、平板支撐......呼吸彷彿已快停息。一個禮拜堅持一次已是優秀的表現,有時因工作或家裡有事耽誤,便不去健身了。這樣斷斷續續,也已有一二年。離職以後,彼此再要湊時間見面便是難事。自從行管令以後,要出門健身更是難如登天。那時,曾經認為自己無法堅持健身的我,開始嘗試把席子平鋪於房內地板,開著健身視頻,笨拙地跟著影片裡的人動起了身子。起初,惰性真會磨滅人的意志,懶惰如毛蟲隔三岔五就爬滿全身,使人一蹶不振。好幾次,只要健身了一天,我便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搪塞我勤奮的意志。其實大多時候我在房裡健身不超過三十分鐘,可就是在肚子、腿部、手臂酸痛時,時間彷若停擺直到地老天荒,就連影片裡的算數都特別漫長,不咬緊牙根兒,真會就此放棄。於是待我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個影片的動作後,接下來幾天只要想起其中的苦痛,便不由自主地抗拒健身了。這是初階時段,我於家裡健身的情況。我從一周二三日的健身,慢慢地習慣了一周四五日的健身。我開始慣於某個影片裡的教學,從厭惡平板支撐到無感於平板支撐,大概用了三四月。慢慢地,我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事情有了奇妙的轉變。健身這件事成了日常必做的任務,哦,不對,與其說任務,倒不如說它成了我的興趣。無論再忙,我都會在時間的縫隙裡完成這件事。如今,一日不健身,已是渾身不自在。人的轉變在於習慣了一件能令自己有所改變的事,在這兩年的晴天雨天裡,我於健身的過程中尋找到了精神與肉體上的慰藉,在匆忙的工作步調裡我得以在那一張席子上放緩生活的節奏,與自己的意志對話片刻。在折磨著身體的同時,也在考驗著意志。一開始算數,沒什麼感覺,直到七八九,酸楚感悄悄蔓延,到了十四十五下,那便是倒數的時候了。每次我都如此告訴自己:還有四下、還有三下、兩下,結束了!有時碰到需一口氣算到四十的抬腿動作,那無疑是在大腦中壓上一塊大石頭,連算數都有重量了。是千斤重。可牙關咬緊後,我終究養成了健身的習慣。每回健身結束,我都會於鏡前察看自己的身體,在仔細觀察下,有時會發現上腹的線條又更明顯了,或是手臂貌似緊緻了些。這些都是堅持帶給我的禮物。寫作也需堅持。那天主編給我捎來了短信——贊數較少,他為此而感到抱歉。興許他對每位專欄寫作者都如此說。對於這件事我是很有感觸的。從前寫作,身邊人會給予善意的提醒:寫作無法給人帶來財富,即便有,那也是極少數的事。我無從否認。我也經常在夜深敲響鍵盤,把所思所感細細記錄時,那份快樂也是難以替代的。追求財富是件使人奮發、積極的事。不過我常提醒自己,人生中除了追求財富,我還得堅持初心,不忘當年讀到楊澤時那份純粹的悸動,不忘慢慢步向他所打造的“空中花園”。楊澤筆下的《空中花園》是一種信仰,一如他描述的——空中花園是我們生存的邊界,是同歲月,季節,黃昏,夜晚一樣獨立堅固的事物;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空中花園遍植無神論的花樹的原因。烏托邦世界從來不存在於世間,可人們能在心中為自己任意打造淨土,可以是陶淵明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可以是劉禹錫滿是“德馨”的陋室,亦能是楊雄之亭或諸葛之廬。守住初心,人才能活得像自己、不違背自己,心沒了,也就把自己丟失了。因此在收到了“抱歉”二字後,我真心寫下以下幾句話:我們從無到有,從零到此刻,那是因為在我們身邊不乏願堅持的人們。寫作可以是消遣,打發時間;可以是一生所愛,不忍棄之。無論何種原因,我們有幸相遇,共同做著自己喜愛的事,獲得讚賞也好,不獲得也罷,能走至今值得為自己高興。歲序更迭,天涯海角,還能幸運遇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也是件幸福的事了。如此幸運幸福,何須感抱歉?除了健身、寫作,還有種植、整理房間、聆聽自己、學習英文、閱讀等等都需要堅持。堅持是一種信念,無關乎幹場大事業,也無關乎革命赴戰場,這不過是堅信自己能緩緩留下足跡,去到屬於自己的那座空中花園,亦如於詩中楊澤筆下的迅速發覺——空中花園已成為我們的詩,我們唯一的宗教。若在人生里,尚有一席空間、一件事情能成為我們的詩,我們不該深感抱歉,而該深感榮幸。 #BooKu#深夜專欄#牆角的野子 ...
閲讀更多

作家介紹

那天小編給我發了信息,字裡行間都是他一貫的逍遙自得,他問我要不要寫一些東西,先隨意試試,再看看要怎麼在 BooKu 發表,我很快就答應了他。之後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說要給我寫的東西配些圖,而他找來 

品.系

 臉書專頁的朋友畫家,彷彿有穿越神力,每次發來的圖畫都要引起我的驚嘆——我從畫裡看見了我的過去,那位畫家朋友看得見我寫的畫面。

從喜愛寫作,到漸漸了解寫作,這過程中也花了不少時間。沒有深刻的道理,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不過是把日子裡的細水長流記錄成文。我念舊,喜歡收集舊物,也喜歡回憶往事和故人。我偶爾會想,待自己華髮已生時,那些人們與故事便也隨風去了,於我而言是很可惜的,是不是能把這些事在歲月的牆垣上刻下幾筆什麼呢?

於是,BooKu 的出現正好給了我難得的機會。我不曉得我能夠在這個平台寫多久,但此刻有幸參與,便會持續下去。而在寫作期間,正好處於茫然時候,小編的邀請來得剛剛好,提供了我一個暫時逃離塵埃飛落的空間。不過,他說我可以給自己擬個筆名,頭皮抓破了,朋友問遍了(兩位,她們鬼點子比頭髮多),最後在我起身下樓走了兩步後瞬間有了決定——筆名用於我身上有些矯情,真難。好比要我寫這篇五百字的簡介一樣,花了我好多力氣,簡介自己真不易。除了筆名,他也讓我挑選照片給他,這個過程我還是比較開心的。

今早小編詢問進度,我才不得不趕緊完成,往後期許與他與畫家朋友,合作愉快,身心也愉快。

貳零貳零年六月二十六日

黃寶穎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atpatooi/

#BooKu
#品系
#七月專欄
#寫作不能停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