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德《阿圖醫生·第一季》


投稿者:柳潔



我一開始翻開這本書時,覺得它應該是部醫療小說吧,結果不是。裡頭大量的內容,都是作者本身從醫的經驗之談。這所謂的 “從醫”,是提及了他剛剛當住院醫生的實習情況,看著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除此之外,書中也將說明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 “真相”。挺有意思的,就當作是認識醫生這個行業,補一補我在這方面的 “缺席”。

以下分成八個點來談:

一、什麼是外科醫生?

那毫不猶豫拿起刀子就刺入病人的肌膚,他不是無情,也不是麻木,而這是他的職業要求。他不能害怕,他不能發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我們很難想像,他是如何從一無所知,走到今天如此純熟的境界?

二、外科醫生,得反复練習。

這反复練習,是無窮無盡的,直到你熟透為止。在你還是住院醫生的時候,有著手把手教你的主治醫生,但你得清楚這不是一輩子的事情。你必須走出自己的獨當一面。時代越來越進步,技術也會一直有所更新。到時候新的技術,又是誰將手把手教你呢?那是得靠你自己的力量。可能有幸於上個課程,但更多的人是看著影片的教學而不斷學習,並實踐的。你說,醫生哪有止步學習的可能?他掌握著生命,但他同時也無法掌握著生命。誰又知道,他這一刀,這個決定,是不是不會對病人的其它器官造成傷害?這,除了是無止盡的學習外,也還得無止盡的累積經驗,那才有可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只是,他們的反复練習有些特別,必須在活生生的身體做練習。

三、病人無法選擇自己所要的醫生,這般做法的好處有哪些?

當你是病人的時候,給了你一個通道選擇自己所要的醫生,你會選擇實習醫生為你治療嗎?這似乎不言而喻。所以,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可以讓新手醫生有學習的機會。誰來幫你抽血?誰來幫你安裝導管?這些都是所謂實習醫生所為。他們需要大量的練習,如上文所說,他們的反复練習有些特別,必須在活生生的身體上做練習。他們躲不過這個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上竭盡全力,那他們才有機會成為專業的醫生。

四、醫生犯錯,那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

其實,在我讀到這裡,發現了這個事實的時候,不免驚嘆。但,仔細想想,他們也不過是一個凡人,面對著各種的病症,各種的奇怪現象,難免會有所不確定的時候。我想,哪怕今天我們在自己的行業裡,或多或少也會有所錯誤。只是,他們是醫生,他們的決定,或許影響著我們接著的生命該如何延續?書中,有那麼的一句話,他說哪怕是名醫,也有犯錯的時候。而在法律的眷顧下,病人是可以選擇打官司,起訴該名醫生的。但作者說,對於病人而言,你懂這場醫療官司要怎麼打贏嗎?這不是要看醫生到底犯了什麼錯,而是要看病人的情況有多糟糕。病人情況越糟糕,打贏官司的機率就越高。確實,我們很難回到現場去評斷該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錯誤;一來我們不是醫生,二來已經無法回到那個時間點。然而,很諷刺的是,再多的官司,其實也無法減低醫生的犯錯率。作者說,“避免錯誤要運用意志力,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時留意各方面的信息,預料到每一個環節可能出錯的地方,防患於未然。出錯並非不可饒恕,重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 他們的工作處處都是挑戰,稍不留神,就看漏了一些症狀,或不小心地如作者一樣,把病人的喉嚨都切爛了。

五、全國醫生研討會。

醫生畢竟也是人啊!雖然是研討會,從早到晚上十點半,有著不同的研討題目讓他們選擇外,還有二十四小時的手術現場播放讓他們學習,但這一場研討也被稱為 “嘉年華會” 。有著不同的廠商也來此研討會 “擺攤”,這所謂的 “擺攤”,就是擺攤銷售各種與醫療有關器具,甚至也有把整個手術室搬到現場來展示的。除此之外,各個攤位有著各種禮品大放送,而最受歡迎的,讓醫生大排長龍的是一個白色的環保袋。這確實很讓人驚訝,為何是袋子呢?因為拿了袋子才方便裝其他禮品嘛!甚至有醫生也會抱怨道,禮品已不如往年,他們之前還曾經每人獲得一副名牌墨鏡。哇,太驚嘆了? 

(你也許想著:這不是一場全國的醫生研討會嗎?這,應該是很嚴肅的不是?)

這個場合,“是公關人員所謂的建立關係網絡。我們渴望與人接觸,也希望找到一種歸屬感。也許,我們都是為了一些實際的理由而聚集在此,像是學習新知識、了解新器械、追求地位、湊學分或是忙裡偷閒。” 人嘛,總會對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刻板印象,但是我們忘了,我們都是 “人” 一名。

六、墮落醫生?

人啊,是不是努力到某個高峰點,或者是當我們已在自己的行業裡成名後,我們就會被其他誘惑蒙蔽了雙眼,是這樣嗎?我想,我們也不能一竿子打翻全船人。或許有那樣的事實存在,但也不表示所有的成功或成名者都是這樣的人。文裡,介紹了骨科資深醫生哈里森醫生。他是一位相當有名的醫生,固然就會有很多病人千里迢迢來找他。為此,他一定會越來越忙碌;而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不懂從何時開始,他的時間表就如一個機器人似的,到了某個點就進行手術 A,下一個點就去診療室診療病人,再下一個點又回到手術室 B。這一波接著一波,時間上的安排根本不容許他再多花一點時間在病人身上,更可怕的是手術上也不容許任何突發狀況!天啊!

同一個時間點,那時候有個內夫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都是處理像他們這樣的案子(不只是醫生這個行業而已)。精神狀況逐漸走下坡的他們,甚至開始狂躁憂鬱,對很多事情的細節不再如以前這麼細心。那他們這些人,經過治療後是否還有機會回到原本的職場上呢?

七、吃個不停,這該如何減肥?

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減肥是可以靠手術來協助的。當然,它不能擔保你一定減肥成功,因為這其中還得回到你個人的意志力。那個手術就是胃繞道手術。這個手術,有著無法估算的副作用,但是還是有人願意為之冒險。這倒不意外。最讓我吃驚的是,部分做了這個手術的女生,最後都選擇離婚。因為他們開始懂得發表的想法,會為自己著想。就比如,他們在吃飯這回事上,開始會問自己,“我這樣吃,可以嗎?” “沒關係嗎?” 看著文裡,舉例的病人中,他們是如何去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所要的生活。

八、決定

醫生和病人的世界是沉默的。醫生在診斷病情后,會給病人些許的建議,甚至該採用何種治療法,都回到病人的身上。到底該不該冒險再手術一次,還是選擇保守性的治療,醫生都會和病人進行談話。這會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否認病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身體,也無法否認病人可以決定自己的生命該當如何處置,但是病人真的清楚什麼樣的治療方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嗎?沒錯,他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資料,但這真的足夠嗎?這份 “決定”,到底應該如何權衡?而身為病人,我們是不是也要懂得相信醫生?我想,這也不只是醫生和病人的世界是如此。

這一本書,是讓我們認識醫生這個行業。他讓我們知道,醫生的困境,醫生的生活,甚至他們面對的挑戰。我覺得,作為認識醫療的入門,它是不二之選。

————————————

投稿者:柳潔

臉書專頁:Liewcyeh_readingspace

Instagram:@liewcyeh_readingspace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阿圖醫生·第一季》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