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

渡邊淳一《鈍感力》
投稿者:李政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不下四次,都是在生活不同階段的時候讀的。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心境,經歷過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雖然只有 160 頁,讀起來也不費力,也不耗時,應該一個晚上慢慢看就能看完了。但是看完以後帶來的衝擊就好像是對著一個空蕩蕩的洞穴大喊一聲,回音衝擊著耳膜,久久沒有消去。
要總結這本書其實很容易,那就是:“做人要遲鈍一點”。我大概從青少年時期脾氣就比較衝,大概跟我的性格有關吧,做事情喜歡雷厲風行,可以馬上搞定的東西絕不拖泥帶水。久而久之,脾氣越來越壞,越來越沒耐心,當周邊的人做事情跟不上腳步的時候就會非常敏感,覺得被扯後腳,也變得易怒。
當然開始交女朋友後雖然有些許改善,但還是常常擦槍走火,傷及無辜。時間長了其實對心理衛生的管理會變得很棘手。一直到我遇見這本書之前,我都是用 “蠻力” 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處在 “爆炸” 邊緣,就找機會逃離現場,花費很多時間來穩定自己的情緒,心很容易累。
但是現在的我可是可以坐下來靜靜泡一壺茶,就算什麼也不做也不會焦躁不安的人了。想當初我是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只是需要沐浴乳的話,一點路也不會多走,像龍捲風一樣,拿了就離開的人。雖然不完全歸功於這本書,但是它從實際意義上給予了我在情緒管理上的引導。人如果要解決一個問題,必先要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如果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情緒管理上的問題的話,讀再多書也是徒然吧。
其實作者闡述的人生哲學很簡單,就是不管面對什麼事情都好,如果可以盡量遲鈍一點,不那麼敏感一點,事情通常都是會有好的結果的。相信大家都有被蚊子叮咬以後皮膚表面瘋狂發癢的情況吧,我曾經試過一直瘙癢,抓到皮都會破的那種。在那種情況下如果去洗澡就只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痛感和不適。如果在這裡可以無視那個 “癢癢” 的感覺的話,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困擾。你可能會覺得不去瘙癢好像違反了人類的生理直覺,但是我認為所謂的鈍感力其實更偏向於心理對外在向內在衝擊的應對方式和態度。所以現在在家我跟我女朋友最常見的對話就是,“沒有蚊子叮你嗎?”,“有啊”,“不癢嗎?”,“啊?不會啊”。
我不止情緒敏感、皮膚敏感,我是連腸胃都很敏感的人。從小就是乳糖不耐,喝牛奶、酸奶,只要攝取了乳製品,就是準備蹲茅廁的。這樣的我,大學四年的兼差是在一家咖啡館。因為拉花是咖啡師的必備技能,所以為了練習拉花,每天都至少會喝上一杯拿鐵(有些咖啡館練習的方式是練習了就倒掉,但是我很慶幸遇到三觀很正的咖啡館)。從一開始喝一杯就跑廁所,到後來一天可以喝上三杯都沒事,我才驚覺連腸胃都是可以刻意練習的。雖然現在腸胃還是對不衛生的食物滿敏感的,去旅遊都會有一定的困擾,但至少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食物中毒,一瀉千里,臉青唇白,手軟腳軟。
還記得去年 3 月我們因為疫情第一次面對行動管制令,在首相宣布行動管制令的當天傍晚,我下班後一如往常的想要去樓下的小型超市買兩罐啤酒回家放鬆身心。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場景,每個人都在搶購,買大量的糧食囤積。而我手裡只拿著兩罐沁涼的啤酒走向櫃檯買單,至少當時的我不曾覺得糧食會短缺,所以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加入搶購的隊伍,進而增加交叉感染的機率。所以我買完啤酒就匆匆逃離現場了。
如果當時的人民也像現在這樣 “不敏感”(或許有點不敏感過頭了)的話,應該就不會有糧食短缺的問題了,我不確定有沒有有關機構統計過因為搶購潮的關係總共浪費了多少糧食。的確,大部分的責任要歸咎於政府的辦事不力,但這也是自由市場的體現吧。
我見過在超市戴著兩層口罩再加上一層面罩的 “敏感人”。
也見過口罩戴在鼻子下面,沒有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的 “遲鈍人”。
就這樣,因為這場疫情,我對鈍感力又有不同的感悟了。
或許,整本書的精髓就在 “中庸” 二字吧。
願大家都平安喜樂,不確定這篇讀後感會在什麼時候上線,但我在這裡也順便祝大家華人新年快樂!共勉。
黃小編:結果新年也過了,囧,我上稿的速度也是鈍感力的哈哈哈哈。
——————————————
投稿者:李政
簡介:最享受的事情是自己一個人上咖啡館喝意式濃縮邊望著窗外發呆,或是在家泡一壺茶,埋在書裡游泳。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鈍感力》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