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和巳《親情救贖: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

投稿者:陳曉芬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這句話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一生中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每個人在性格和行為的養成,很多時候都會不知不覺在仿照自己的原生家庭成員如父母,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兒時的整個世界,跟它保持一致我們才得以安全長大。


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在《親情救贖: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寫道,父母的生活模式,竟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孩子如果被迫接受痛苦的生活模式,到了青春期就會發出痛苦的訊號,向父母索求幫助,希望改變生活模式。


他們的問題包括拒絕上學、繭居、偷竊、割腕、厭食、過度換氣、家暴、藥物過量、非法行為、吸毒......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繼承父母的內心矛盾所產生的心病,同時也是孩子為了修正父母灌輸的生活模式而展開的抗議行動,以及重新檢視親子關係所採取的極端手段。


因為如果不做到這個地步,父母不會傾聽他們的呼救,不會把眼光轉向他們。


如果你正面對家裡有個行為已嚴重偏差的孩子,也許你可以回頭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你自己尚未覺察到,內心正面對著的痛苦的事? 藉由讀懂孩子的心病,解決內心的矛盾,讓壞掉的自己在人生的後半段重生。


誠如諮商心理師推薦此書時所說:「閱讀本書,會讓為人父母者驚覺到,原來自己的成長背景心理狀態以及與子女互動的模式,對子女成長的影響是如此深刻與不自覺。


「然而,我們雖然無法選擇出身的家庭及成長背景,但我們仍有能力跨越這些過去的影響,只要我們願意覺察並有意識地改變。」


不幸福的孩子,都有不合格的父母。但我們也要明白,如果說我們一開始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當初是為了追求安全而跟隨原生家庭,那如今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我們要做的不是埋怨記恨,而是成為你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


想要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首先必須接受現狀,承認自己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就是如此性格的人,然後在內心跟父母和解,只要你想改變的意願足夠強烈的話,你一定可以改變。


知道親子關係會對一個人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我們要記得,在未來的家庭中,不要把自己的成長經歷複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要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裡成長。


五歲的孩子告訴我說:「如果我有翅膀就好了,那我就可以飛了。」


只要我們將自己的各種精神調整到最佳姿態,他們的話聽起來就會趣味無窮。大人為了在這個世界活下去而剔除的事物,其實就存在於孩子們的話語當中。


——————————————
投稿者:陳曉芬
臉書專頁: facebook.com/愛麗絲閱讀筆記-104513058153061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親情救贖》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