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21 Apr

叔本華《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投稿者:柳潔
叔本華,一直存在我心,但是要好好地讀他的作品,我這前後,斷斷續續,一直都無法很好理解。哪怕到今天,有些理論我依然沒能明白。但是,這一次再次拿起他,逼迫自己的當兒,突然發現,似乎因為自己工作了數年,似乎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好像對某一課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開篇,就看到了這麼一句話 “人生好比棋局,我們走棋的路線取決於對手的走法——在人生中那就是取決於命運的意志。” 用個庸俗的說法,那就是 “計劃趕不上變化”,時時刻刻都得改變策略來去應對當下的可能。比如我們現在面臨的新常態。但是放大來看叔本華的這句話,我腦袋裡頭想到的是,對手是怎麼樣的人,我們就會決定用什麼方式來處理,甚至會做出相應的決定與抉擇。我們選擇歡笑於他,或我們選擇冷落、疏遠於他,這都是我們對於對手的走法,還有個人對命運、幸福的掌握,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意志。因為它不再是客觀上的表現,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觀行為。
所以叔本華說,
“永遠不要忘記,災難和不幸——不管是大是小——都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這並不能成為一個人沉浸於煩惱抱怨的理由……”
人生本就有著無數的痛苦等著我們,而面對它 “最好的辦法就是確信:所有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多大還是多小——都是必然的。一個人會很快接受不可避免的事物,即那些必然發生的事。如果他知道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他就會明白事物原來只能如此……”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自然就擁有了相當額度的勇氣(超過了一定額度,那就可能淪為輕率魯莽了)去面對。這個面對,有著每個人各自的期許,比如希望自己在這段人生中,可以獲得那無限的名聲和榮譽來鞏固自己;或許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來讓自己更有信心,等等等等。
殊不知,過於重視他人的眼光,只是在給自己施加一層又一層的布簾,蒙蔽了自己的世界。你忘記了自己,而把別人放在了第一個位置,豈不可悲?我們來看看一部優秀作品的名聲何時才會來的? “作者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名聲的到來,要看外在的情勢和運氣如何。他們的作品越是崇高偉大,他們生前享有的名聲的機會就越小。” 說起來,還是想當有共鳴的。比如,你想想越是偉大的哲學著作,越是少人閱讀。叔本華甚至表示,因為這不是寫給該時代的人看的,而是為整個人類而寫。他們不會去迎合時代的色彩,不會想要去得到這個時代人的共鳴,“他們所做(寫)的一切,對他們(該時代的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因此不能被他們(該時代的人)認同。” “人生更欣賞那些僅描述自己短暫一生中的幻境或者當下時刻的氣息,屬於這個時代、生於斯死於斯的人。” 所以啊,這也是為何一部偉大作品總要等到作者去世了以後,才得以 “發揚光大”。這就是所謂的 “一個人的名聲越持久,它的到來越緩慢,因為優秀的作品需要時間來發展、成熟。”
若過於在意這個世上所有人的眼光,那你的人生會不會因此而被同化而沒有自我呢?甚至你寫出來的作品,或許只是為了迎合當下的時代風氣。像歌德說的 “如果我一再躊躇,為別人的話兒瞻前顧後,那就無法活在這個世上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那些人趾高氣揚的神態,就是為了炫耀自己,藐視、忽視他人的存在” 。這樣的妒嫉與詆毀,使得時間上的一些有價值的作品或許走向長時間上的沉默。就如我這些年領悟到,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越多;而沒有能力的人,似乎深怕自己會被比下去,或者害怕自己的存在沒人注重,就開始了各種 “炫耀”。而最可怕的是,前者屬於少者,後者卻屬於大多數人的世界。
“社會群體對才智卓越之人造成的危害就是: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由此導致人們期望相同的要求和權利。然而同時,才智與能力的懸殊意味著他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是不同的。所謂的 ‘文明社會’ 承認一切的權利和要求,唯獨不承認智慧——這簡直成了一個禁忌。” 最可悲的是 “社會要求人們對各式各樣的愚蠢、麻木、沉悶和反常無限容忍,而卓越的才智和思想,其存在卻對他人構成了冒犯和損害,儘管它無意這樣做。” 這個社會的趨向,似乎都在扭曲、萎縮,甚至逼迫我們都要改變,改變成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樣貌。此時的你,又該如何不去介意他人的眼光、甚至他人的嘲笑呢?所以作者才提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忍受孤獨的能力,是最直接讓自己和自己相處。你害怕孤獨嗎?所謂學問,是孤獨中做成的;眼看世上留下來的一些大著,都是在孤獨中完成的。 “因為熱衷交際往往破壞我們內心的寧靜。” “心靈的寧靜對我們的幸福來說,是僅次於健康的第二要素。也許你會說,對生命的熱愛,又怎可以對社交忽視呢?或許我們可以自問,是不是像叔本華所說的”。 “人們對社交的渴望也並非源自對社會的喜愛,只是出於對孤獨的恐懼罷了 。” 是這樣嗎?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到底應當如何理解?腦子裡,似乎有些明白。似乎 “在思想領域,荒謬和反常一直是這個世界的住宅……而真正優秀的作品很少被發現……而只能是一次次地被那些愚蠢乏味、矯情做作的東西排擠出來。” 那,我們是要選擇孤獨中成就自己,抑或是成為社會上的主流趨勢呢?
最後我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當時髦粉墨登場,常識便歸隱了。”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