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20 Nov

李儀婷《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投稿者:Grace Tan
關於薩提爾理論的書籍,
目前我只看過李崇建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接下來就是這本《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上一本的對話練習,
讓我對於冰山理論有初步的認識,
坦白說裡頭的對話實在是不容易做到,
要不斷地練習。
而這本親子對話對比對話練習,
我比較容易吸收,
而且特別感興趣,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工作。
作者用很多自己和孩子的對話,
教導讀者怎麼去聽孩子的話或行為中的感受、
聽懂底下的觀點及保有的期待,
也一直提醒我們要看孩子一切行為言語中正向的部分,
懂得欣賞孩子的好。
還記得當初是看了李儀婷老師和彭菊仙老師的網路對談,
短短的一個小時影片,
我立即學習到李儀婷老師教的 “聽/核/心”。
推薦你花寫時間去看短片。
鏈接在文章末尾。
如果有時間及有錢,
更加要買這本書來拜讀一下。
雖然不會馬上就像老師這樣運用自如,
但裡頭很多 “點” 會在讀的時刻,
不經意地提醒我們,自己和孩子或學生對話時,
真的需要去注意的部分。
好比說我們做老師的,
坦白說愛說教是很自然的動作,
可是讀老師的書時,
我會不自覺想到我曾經和學生的對話,
我立即去反思當下的我為何不能冷靜聆聽他先,
而是先動怒或者說道理,
究竟我對學生的期待是合理的嗎?
為何我做不到先聆聽同理,
核對行動下的觀點和目的,
更不用說要從不好的行為中找到正向的意圖。
但書內的一點一滴,
有時會像向自己撥了冷水似的,
提醒自己是輔導老師的職責。
嗯,是輔導老師,不是老師。
有時候,甚至問自己,
我可不可以也用另一個身份和孩子對話?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大,
有很多很棒的點,
我都特地寫了下來,
好讓我時不時可以翻開來看看。
裡頭雖然沒有太多的演練方式,
但老師都用生活化例子,
讓我可以從中明白當下的核對觀點和核對感受的重要性。
在讀著的同時,我就不斷向身邊的朋友推薦,
特別是好幾個一直學習薩提爾理論的朋友,
因為我覺得里頭的對話方式是比較傾向我個人自己在做的,
也是我覺得我這樣和孩子對話,
是我自己舒服和喜歡的樣子,
特別是 “聽/核/心”。
最後的這個心——欣賞孩子的努力,
欣賞每個負向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的資源。
當中的這個核,
可能是我個人需要多加修煉的部分,
因為我個人主觀意識比較強,
情緒來得快也去得快,
很多時候比較容易忽略要去核對對方的觀點,
觀點這個部分是我一直需要提醒自己的。
書的尾聲,
老師再一次用親子互動來介紹冰山的各層,
探索冰山底層的真相。
裡頭有好幾段話,
我有很大的觸動 ,
這個感觸是我曾經對自己的迷思,
對自己很多的期待和要求,
也同時對我面對的學生有的期待及要求。
『你可以用期待,但每個人也都該有拒絕這份期待的權利,
請允許你的期待落空,並學著接納失落。 』
愛,有個假面分身,它的名字叫 “期待”。
我們要學的,究竟是不要 “期待”,還是學會接納 “失落”?
『愛,是無私的。真正的愛,是不會被外在事務左右或影響的珍貴養分,不因孩子考試分數起落而有所不同。愛也不因家庭壓力而扭曲或變質,愛是恆久的存在、無私的給予,於是,我們才能成為真正有生命力的人。 』
家有小孩的你,如果和孩子的對話,
是頻頻遇到挫折的,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也許會有收穫。
做老師的我們,也可以讓自己多讀一讀對話相關的書籍,
加強我們如何與學生的對話,
如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好,
如何讓自己這個老師成為孩子們的 model,
如何讓老師對學生的愛,
讓孩子這個學習路上變得更勇敢及堅持。
如同老師裡頭的這一句 “尋常的愛,不尋常的力量!”
千萬不要輕視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哦~
共勉之。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可以觀看這隻影片: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vs.家有青少年之生存手冊】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28789065012985
——————————————
投稿者:Grace Tan
她說:一名輔導工作者,遊走輔導室,思緒總是滿天飛。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訂購鏈接: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9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