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第七天》


投稿者:boggie



『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裏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他過去的地方名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在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

作品一開頭,就給了讀者一個迷霧般的視野,“我” 是誰? “我” 在哪裏? “我” 是死了還是活著?在這樣荒誕的開始,也讓你知道,接下來你將跟著 “我” 走入迷霧之中,開始如書名一樣,七天的旅程。

第七天,講訴了 “我” 死後七天經歷的種種事件,在生死靈魂如此荒誕的話題下,卻在講訴著一個又一個中國社會裏真實存在,且持續發生的悲劇與痛。那些埋在光鮮亮麗的鋼筋水泥下的黑暗,猶如殘影般如影隨形的跟在每個走在太陽下的我們。你能想像嗎?當我們看到有人爲情自殺,有人賣血賣身賣腎賣兒只爲了苟延殘喘,那些在小説裏寫得如此真實,而又如此可怕的事情來到了現實,我們卻已經毫無波瀾,彷彿這些事情,正常無比。

這部作品就是如此純粹,將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社會裏的公義陰暗,活著的痛苦與愛攤開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深入這個作品的世界,卻好像從未從現實抽離,而作品呈現的究竟是刻意去加重的抑鬱,還是現實本就如此?而我們,作爲這現實的一員,又爲何毫無知覺呢?放回我們自身,環看身邊的社會,我們對於身邊的荒誕,是不是同樣習以爲常呢?這其實是細思極恐的,我們身邊,有什麽事情是不正常的?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你想不到答案,那這就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

『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裡,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裡,同一個舞臺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余華先生寫出的是真實還是荒誕,切身還是離地,其實回到的問題是,作品裏的 “我” 一開始就已經死了,這是一段靈魂的掙扎與探索,但對於活著的我們,在這樣的世界又該如何存在呢?書裏面沒有給什麽答案,但可以看到的是,是那些愛與希望,在這樣的世界裏,還可以閃爍。即使可能最後會破滅,但能不能亮起來,和能不能亮下去是兩個層次的問題,至少我們讓他亮了起來,而這些微弱的閃光,能不能微弱的照亮前方的路,就要看拿著燈火的我們,如何去呵護,甚至點亮另外一個熄滅的燭臺。只不過,有人想要照亮明天,就有人想棲息在昨日的黑暗中,套用我喜歡的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在《擱淺的人》中裏唱的:

『擱淺的人,早習慣啦,就這樣吧,算了啊。懦弱的人,別改變啦,就這樣吧,算了啊』

願浮沉於人海中的我們,緊握希望來麻痺痛苦,在擱淺前依舊,努力掙扎。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第七天》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0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