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佩萱《童年會傷人》


投稿者:淑卿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父母用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對待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這是他們僅知的教育方法,用唯一熟悉的方式養孩子,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後只能用有限的能力教育下一代。

家長的控制與干預會影響孩子自我批判程度,當家長高度介入孩子的生活時,無形間傳遞的訊息就是:「不管怎麼做,你都不夠好。」

孩子變得害怕犯錯,得到焦慮和憂鬱症的機率也會比率上較高。

這本書是作者所研究的層面來寫,雖然有著諸多故事,但也融入許多作者的觀察及研究,很適合各年齡層的人來閱讀。

尤其裡面闡述一個道理:「父母會不經意的複製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下一代,畢竟,那是我們最熟悉的教養方式。」
我們上一代很多都是「權威式父母」會以惡性壓力來控制小孩,羞辱、打罵、貶低等等的語言暴力和父母的長期忽視亦是如此,導致很多時候小孩子會抗拒父母的教養,但其實這也是父母的父母帶給他們的教養。

很多所謂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是通過父母說了算,基本上沒有任何依據,就直接將父母的價值觀移植到小孩身上。而且父母本身的情緒和行為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童年經歷會直接影響「不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比較容易有情緒調節上的困難。

所以小孩的很多言語行為就是完全複製他的父母親,或者照顧他的人的模式。畢竟家庭是小孩第一個接觸到的小型社會,也是他第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這是一定的道理。
-
視察過去自己的成長經驗,檢視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模式,並不是為了反抗父母,而是為了給自己下一代更好的教育模式。

看著這本書,發現原生家庭的童年影響會隨著過程慢慢成長,影響你後天的人格、你的情緒管理,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期盼和處理。

最可怕的是,有時候回想起卻發現有一部分需要厘清的地方,當時覺得沒甚麼的事情現在回想其實有很多因素在裡面。
-
書中一再提起「理解過去」就能改變未來。當自己醒悟到這件事時,就能切斷自己不認同的那塊教養模式。找出原因,然後擁抱自己的傷痕,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問題。但也要擁抱了那些傷害子女不自知的父母,因為這些父母過去也曾被如此傷害過。

但是帶著原生家庭傷痛的我們,要該如何治療自己的內在創傷?這本書其實沒有全面地教導人們該如何去解決童年經歷的方法,而是一再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方式就是複製他們父母的教養模式」。看的同時會被痛苦的回憶牽絆,因為有太多隱形的傷害通常都會被我們不自覺的忽略掉,當你回頭看看這一成長的過程,也只有在長大後才能慢慢學會去找出來……並治癒它。

推薦這本書給還沒當父母的人,先處理創傷,再結婚生小孩會好很多,學習如何諒解自己的父母;給準備當父母的人,可以開始學習怎麼營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家庭模式;已經當父母的人,這本會讓你意識到父母給予你的各種形式和教育方式會如何印刻在你的身上或你的小孩身上,讓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

不要讓過往繼續傷害自己,這一輩子還是可以重生過幸福的生活。

——————————————
投稿者:淑卿
臉書專頁:SC Tan
Instagram 專頁:@c_books28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童年會傷人》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