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26 Jul

楊絳《洗澡》
投稿者:張兼榮
“每個人洗澡後,連皮肉都抹掉了,剩下的只是骨頭和心臟。”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對楊絳這個名字熟悉,畢竟她距離我們有些遙遠。她與錢鍾書這對民國時期的賢達伉儷,讓不少人羨慕(至少我羨慕)。
我有的楊絳的作品不多,也僅兩部。第一是《我們仨》,講述先生、女兒與自己的故事。那是大學時期的事了,我還記得片段內容,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一家子到餐館吃飯時,總喜歡當 “大耳朵”,細細聆聽隔壁桌人在說些什麼,然後根據內容去整理出事件的脈絡。挺有意思的。
多年後,其實也就四五年後,我終於閱讀了楊絳先生的《洗澡》。這是一部講述民國知識分子 “洗澡” 的故事。
什麼是 “洗澡”?
洗澡就是思想改造!辦檢討會,檢討誰?檢討自己是不是反動分子,是不是封建思想的毒瘤,是不是資本主義的追求者……你要將自己從內心的最深處開始挖起,裡面隱藏了毒瘡,你必須挖出來,狠狠地批判自己。
洗澡,要用澡盆洗。小人物用小澡盆;大人物用大澡盆;稍有名氣的人就用中澡盆。在檢討會上,主席與群眾都圍著你議論紛紛,評價你是否是出於 “怕”,所以才自我批評,還是真心想要群眾的 “幫助”。你本來是不臭的,但你必須將自己看得很臭,然後將所有的事情挖出來,放在陽光底下,讓群眾檢視你的真心。
雖然你可能說的都是真心話,但只要群眾不買賬,你就是 “不過關”,你就得重新 “洗澡”。然後你會開始左思右想,到底誰出賣你,將你不為人知的秘密或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日常告訴群眾。最後,你為了 “過關”,什麼都不計較了,盡可能將自己 “沒有錯的思想” 亂塗亂畫成 “原罪”,把自己放得很低,虛心到不見了自己,像是隱形的人。
當神經麻木了,舉報別人的隱私就是一種 “正義”,一種值得炫耀的事。大家互相猜忌,互相摳挖肉體。大家變得一模一樣,都是千瘡百孔的臉。
在那個時代裡,大家都相信資本主義是最邪惡的,必須打倒資產階級。舉凡有田地、房產、資產的都是資產階級。他們提倡刻苦耐勞的農民階層,所以很多能留學國外的一定逃不過 “洗澡”。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罪過,態度要端正,不能存有僥倖心態,對黨必須交心。
洗澡之後,彷彿獲得了重生,彷彿雨過天晴,大家都是說明亮話的人,連一點隱私都塞不進身體裡。
此刻,人最像一枚螺絲,跟大家一起讓國家轉動,一起繁榮;也一起背負共業,一起讓國家沉入海裡。
——————————————
投稿者:張兼榮
他說: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不定時分享讀後感推薦好書
《洗澡》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