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東京奇譚集》


投稿者:周嘉珉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記得自己的姓名,是否表示我不會再記起任何悲傷與苦痛?

如果有一天,我想憑空消失,車站的那張長椅會否留有我的位子?

也許現代人都是孤獨的吧!故而才會有那麼一本關於遺憾與巧合的小說集。讀完石黑一雄的《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以後,我深深地被人與人之間那種即親近又疏離的複雜關係震撼著,本以為《東京奇譚集》是一部類似於現代聊齋的都市傳說與怪談。讀了頭一篇《偶然的旅人》以後,驀然醒悟這世上最深不可測,最光怪陸離的奇譚其實就是人情。

譬如《哈那雷灣》裡那對母子。透過喪子母親 Sachi 的回憶,不難看出她那遭鯊魚襲擊而亡故的獨生子其實或多或少令她想起她不負責任的亡夫。她不喜歡她的兒子,可因著骨肉親情,他終究是她最重要的人。

很久以前就知道尊重與喜歡是兩碼事,現在才發現喜歡與愛也同樣可以兩碼事。可當為人母的不喜歡自己的兒子,那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感?而 Sachi 往後每一年的同一個時候前往哈那雷灣是為了悼念早亡的兒子,抑或是悼念自己已然回不去的青春?那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懂了。

而我則較傾向於相信 Sachi 是為了與自己的過往和解。如同《偶然的旅人》裡的調音師與《品川猴》裡忽然忘了自己姓名的婦女——人一生難免有些自己不願面對,也不願讓人知道,卻如會移動的腎形石般如影隨形的黑暗面。調音師很幸運地遇上了讓他與親姐和解的契機;婦女從品川猴的手中拿回了自己的舊名牌,記起了名字的同時也記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可她能否與那些過往和解就不得而知了。

最令人感到欷歔的大概就是《不管是哪裡,只要能找到那個的地方》裡的夫婦。消失的丈夫很令我想起《圍城》裡被生活與家庭關係磨得焦頭爛額的方鴻漸。與其說婚姻是座圍城,倒不如說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圍城,只是婚後要比婚前多出許多責任,所面對、所需要交待的不單是自己的親人,還有另一半的親人。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日常瑣碎,我想倘或生活中有一個 EXIT 標示,大概不少人都想朝那個地方走去……

幾個故事應只是村上春樹的虛構與杜撰,現實生活中斷不會有一隻能通人話,以偷名字為樂的猴子。但幾個故事中所包含的人情關係卻是無比寫實的。無論是親情中的疏離與和解、夫妻間的隔閡、對過往的逃避、對夢想與未來的嚮往與迷惘,無一不赤裸地反映了現代人岌岌可危的精神世界。

正因如此,我們前所未有地需要這類型富有寓言意味的「成人童話」。但願更多人能在奇幻的文學世界裡學會坦然地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愛惜自己。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東京奇譚集》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