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
09 Mar
愛瑪·唐納修《房間》
投稿者:陳曉芬
試想一下,囚禁在只有11英尺乘11英尺的昏暗「房間」裡整整七年,是怎麽樣的一個情景?
對五歲的傑克而言,「房間」是他的全世界。他在這裡出生和成長,跟著媽媽一起住,學習、閲讀、吃飯、睡覺、遊戲。
在如此狹小空間生活的他不需去適應,因爲房間的功能像一個巨大的媽媽子宮,這空間就如同母體的真實延伸,一個完全親密而充滿關愛的有限區域。
傑克與媽媽的日常作息:做運動,在自己設計的跑道上奔跑追逐;看電視但適度有限,因爲電視「會腐蝕大腦」;用有限的材料製作玩具,用衛生紙捲筒做迷宮,用針綫將鷄蛋殼串起來做一條蛋蛋蛇……
媽媽堅強自持,帶著決然的勇氣、一點點狡詐以及具有強大力量的母愛,在不可能的禁閉環境裡盡量讓傑克健康成長,為他創造一個有序的、生動鮮活的生活方式,編織出一個完整而自足的世界。
這個世界只有「房間」這麽大;其他東西——在電視上看到的東西,或者在幾本書裡聽到的東西——都是幻想,是媽媽的善意謊言。爲人父母者就是要給孩子們帶來光明和希望,不想讓孩子們知道很多的「惡」。
傑克不知道,媽媽曾是成績斐然的女高材生,卻在19嵗的某個清晨,去大學圖書館途中被老尼克拐走。
傑克不知道,他們被關在後院一個沒人看得見、聽得見的改建棚屋內,天窗是房裡唯一一塊不那麽黑的地方。
傑克不知道,媽媽夜裡不斷被老尼克強姦,曾失去一個臍帶纏頸致死的女兒,兩年後才生下的他。
傑克不知道,「房間」是媽媽的監獄。表現好時,才會有老尼克給的「週日優待」,買想要的一點必需品。如果媽媽不小心激怒了老尼克,他會斷電斷糧作爲懲罰,讓他們在黑暗和挨餓中度過數日。可有幾個人能忍受腹中飢餓的可怕感覺呢?
傑克五歲時,媽媽才對他吐露真實世界很大的真相。媽媽要他裝病的A計劃失敗了,於是展開B計劃——要他裝死。最終故事有了令人興奮卻也心疼的轉折:在傑克勇敢地幫助下,他們成功逃出房間,重新回到正常的世界。
可是緊接著,他們要承受著各種壓力、現實、外在眼光以及身心不適應等狀況,媒體把傑克叫做怪胎,或者低能學習者或者野蠻人。除了令人驚嘆的書寫和算術能力,他在很多方面都像新生兒,比如空間感知的困難、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不會正常地行走樓梯等。他們只不過換到另一個很大的、有自由卻也失去隱私的「房間」。
一次上訪談節目受訪,該主持人竟認爲作為媽媽,當初沒讓劫持者把傑克帶走的決定,是犧牲了孩子的自由,給他越來越窄小的空間,以及孩子不懂得渴望一些東西比如朋友,學校,草地,游泳,和在遊樂園玩耍。這一番言論導致媽媽崩潰痛哭,企圖自殺。
這是愛爾蘭作家艾瑪·多諾霍著作的《房間》裡的情節,以這樣一個被囚禁的可怕故事來展現出母愛的偉大。
全書以傑克作爲敘述者——透過他的聲音,屏蔽了恐怖,充滿了童真,儘管在那滿是童真的話語中隱約能感覺到故事背後的那些殘酷。
有了傑克的媽媽,沒有對老尼克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她依舊恨他。只是,她不認爲照顧傑克,是被迫養育老尼克的孩子,因爲傑克是她的孩子,不是他的孩子。
能成爲一名媽媽,是她覺得很美妙的事。
我可以理解,爲何媽媽沒有將傑克送走,因爲失去孩子對一個媽媽來説意味著什麽,只有當妳自己成爲一名媽媽,才真正能了解這一點;而每個嬰兒和孩子最想要的無非就是能有媽媽在身邊。
年幼的孩子如果缺失語言交流和母愛的溫暖,正常的生命潛能就有可能無法被激活。有一個用小猴子做的實驗,科學家把它們從媽媽身邊帶走,讓每隻小猴子都單獨待在一個籠子裡,它們都沒有正常地長大,行爲古怪會咬傷自己,因爲它們沒有得到過擁抱。
書中的媽媽深諳此道,所以她給予傑克十足的母愛,傑克非常依戀她,直到五歲還在吃母乳。直到媽媽的企圖自殺,傑克被外婆接囘家代爲照顧,那次短暫的分離後,傑克才終於斷了奶。
非洲諺語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如果沒有,那麽也許只要兩個人就夠了。媽媽知道,傑克有她,就夠了。
傑克曾説道:「我注意到世界上的人幾乎總是飽受壓力而且沒有時間。在房間裡,我和媽有時間做每件事。我猜時間會像黃油那樣變得很薄很薄,分給整個世界,馬路和房子和遊樂場和商店,所以每個地方只有一小點兒時間,然後每個人就不得不緊趕慢趕地去找下一點兒時間。」
外面的世界使人匆忙,小孩無法得到父母完全的照顧和關注。傑克因爲受限於空間,媽媽能夠無時無刻地陪伴他,所以在某些學習上超越同齡孩童,這正正説明了,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重要的。
故事的結尾,傑克很懷念著有著他和媽媽一起度過無數快樂時光的「房間」,媽媽讓他最後一次去看「房間」,讓他知道那裡不是他想像的模樣,讓他得以和過去的生活告別。
所有孩子都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媽媽無法割捨的一部分。世上再也沒有哪一種親密關係,能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要更親近的了。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房間》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