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娜‧基根《孤獨的反義詞》


投稿者:張兼榮



這是美國已故作家瑪麗娜·基恩的一則隨筆,作者以過早的年齡消失在人間,因為一場車禍,22 歲這個數字就深深印在她的墓碑上,無不叫人惋惜。書本的推薦者都感嘆這顆文壇的新星生命之短暫。

這篇故事收錄在作者的文集裡《孤獨的反義詞》。我特別想聊一聊這篇隨筆,因為作者以對比的方式來諷刺人類矛盾的行為,讓我看著喜歡。簡略說一下,讀完整本書後,作者寫的故事都很有趣,尤其有幾遍我也很喜歡,像《翡翠城》《連薊菜都存疑》《朗讀》等。

作者所在的小鎮發生集體領航鯨擱淺事件,鎮上的人無不紛紛勞心勞力,去拯救這些鯨魚。與其說是拯救,不如說是盡量讓它們保持身體的濕度。相比政府部門,人民只能拿濕毛巾或裝幾百桶水來澆在鯨魚的身上。

這次的鯨魚擱淺的數量相當多,有 50 頭鯨魚被沖上岸。經過政府努力不懈,投放了千万巨款,救回不少的鯨魚,將它們送往海生館,但就算如此,還是有獲救的鯨魚死了。而剩下的鯨魚不是有傷在身,就是年老體弱了。如果沒有求生的意願,工作人員根本無法把它們送回大海。

作者當然也和其他的居民一同幫忙拯救鯨魚,但她意識到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尤其是大型動物的態度,是寬容的,是憐憫的,況且領航鯨也不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魚被捕獲,卻沒人可憐。她擔心起人類會害怕幫助人類,如果對像是動物,比較沒有風險,失敗的機率低。

大致意思是,如果人類遭遇的戰火災難,陷入貧苦的困境,卻不會引起同類的幫助。作者也覺得這是一個(不嚴謹的)想法,卻莫名的契合某些特定環境的社會現象。我覺得通過這點,可以反思人類的行為,我們豢養寵物,卻殘害動物。對同類的困境,我們吝嗇給予同情。

這就是人的矛盾性吧。

——————————————
投稿者:張兼榮
他說: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孤獨的反義詞》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