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柱《她的名字是》


投稿者:陳曉芬



我不要只成為「不說不該說的話」的人,更要成為「說該說的話的人」。我今天吞下肚的話,不是別人能代替我說的話。

很多時候,對女性不公的事是我們曾經歷過卻未覺察到的,正因爲這些事都是我們的日常,正因爲沒有人察覺到這些事有哪裡奇怪,所以我們更要說出來。

爲此,《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訪談了六十幾名韓國女性,從九歲小女孩到六十九歲老奶奶都有,以那些聲音為起點,撰寫出27篇真實的故事,收錄在《她的名字是》一書中。

那些女性爲了自身權益,不論是工作或婚姻的生存權利挺身而出,積極奮戰,她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第二個人〉被課長性騷擾的素珍在申訴無門之下,勇敢地在網路上揭露一切。曾同樣被課長性騷擾、後來離職的員工,一看到素珍就説對不起。自責地說:當時自己不選擇不了了之,素珍就不會遭遇相同的事。素珍不怪她,可是她沒辦法成爲第二個默默當作沒這回事的人。她奮戰到底,因爲她不希望有下一個受害者出現。

〈娜莉與我〉的「我」看見後輩娜莉在職場上受到委屈,「我」不會對她說出「當年我們都是這樣熬過來的」這種話,沒有人應該默默地容忍那些不該容忍的事。

身爲女性,也要勇敢地捍衛自己在婚姻中的生存權利,婚後做自己很重要,假裝百般配合的,到最後不快樂的是自己。人生不長,從心所願,我們最該愛的人,是自己。

〈離婚日記〉的靜恩婚後不被尊重還需面對婆婆過度干涉,在無法忍受丈夫的軟弱之下選擇離婚。她以自己的經驗勸告即將步入婚姻的妹妹,婚後不要當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媳婦、別人的媽媽,而是要做自己;〈結婚日記〉的妹妹靜亞從姐姐那破裂的婚姻和勸説中領悟到婚後做自己很重要,於是決心要爲自己而活,毅然拒絕未來婆婆爲她挑選的婚紗與窗簾;而在〈媽媽日記〉的媽媽藉由女兒們對自己的婚姻做出的抉擇中,決定開始學習享受獨處的時光。

如果妳不曾做自己,就會像在〈給鎮明爸〉爲家庭忙碌了大半輩子的「我」,本以爲終於可以好好休息,與老伴輕鬆地度過晚年,豈料還來不及遊山玩水,老伴卻先走了一步,「我」現在還得照顧孫子。

「我是我爸爸的女兒,你的妻子,孩子們的媽媽,後來又成爲秀彬的外婆。那我的人生究竟在哪裡呢?」

在職場上面對不公不義,〈再次發光的我們〉中被韓國高鐵KTX解僱的「我」,因爲公司未能遵守將乘務員正職化的約定,走上長達13年的罷工抗爭;〈廚師的便當〉中的學校食堂廚師秀彬媽媽與〈工作了二十年〉中的國會清潔工真淑,爲了改善非正職面對不好待遇的情況,同樣投身抗爭之中。

不論最後的結果是甚麼,成功與否,這些女性都不輕言放棄,繼續爭取到底,因爲「她們」依然年輕,鬥爭尚未結束。

在〈奶奶的決心〉中,73嵗的老奶奶成禮日子所剩不多,正因爲沒有多少可以留給孫兒們的事物,她不能讓薩德留在韓國這塊土地上。為了反對薩德防禦飛彈系統的部署,她參加燭光集會,發動和平遊行,就算被稱爲薩德奶奶也無所謂;在〈再次重逢的世界〉中,就讀梨花女子大學的金正妍,加入對校方成立「未來life學院」不滿的抗爭行列,最後被警察驅趕。

當要求國家體制的改革,參與連署、走上街頭抗議的女性不在少數,在無數未知的路口,「她們」追尋著那朦朧的光,再艱辛也不放棄。

現在是走在女性勇敢發聲的時代,作者在〈後記:78年生的J〉寫道:

「我四十歲了。有人說,超過四十歲,就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因為一個人的面貌會根據至今為止所過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而改變。不只是自己的臉,也要對環繞著自己的世界負責。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會改變身邊的人與組織,進而改變社會。我想要成為負責的大人。」

78年生的J小姐,正是趙南柱本人。

書中那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彷彿都有著自己的身影,都曾或多或少經歷過她們所經歷的事,原來她的名字是——我的名字。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她的名字是》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