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心》
書名:《心》
作者:夏目漱石
“心“一字寥寥四筆,卻需要一生來理解。作為夏目漱石的後期作品,『心』的影響深遠,甚至收錄於日本高校課本中,作為青少年的必讀文本,作者專注於探討人性的微妙和無意識之惡,主張類似於旬子的 “人性本惡論”。
“那些平日看起來善良的人,至少也都是普通人。不過一旦碰到緊要關頭時,誰都會變成壞人,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句話貫穿整本故事,將一切人的行為串聯起來,並作出如此悲觀的結論,充斥著日本特有的孤獨美學。
故事始於小地方的地主兒子到東京求學,續而結識了神秘的 “老師”。這個 “老師” 平日並不工作,在主角看來是不可思議的,“老師” 明明是一個有學問的人,舉止優雅從容,想必也曾經有一份成就,為何現在淪落為 “高級遊民” ?
故事的第三部徐徐交代了 “老師” 的故事。他是豪門悲情故事的經典主角,父母早亡,叔叔奪產,特意想把侄女下嫁他以謀取家業,得知一切的他賤賣家產遠離家鄉,過著自我隔離的生活。
殊不知,生活的安排如同太陽的光芒,總是會透過間隙照射進來,卻不知福禍相隨。
逃離家鄉後的 “老師” 遇上了喜愛的少女和知音的朋友,暫時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安穩時光。隨之而來的三角戀情迅速摧毀了這段安穩日常。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前,好日子也像天上的太陽,你不懂何時會陽轉陰,轉為暴風雨,淋濕你。
書中探討的是青少年在成長的階段中產生的糾結,對於所謂成人世界的落差和不公義,進而作出獨立的思考。 這裡的獨立思考指的是沒有師長教導下獨自苦思不解,來不及想到答案,考驗便蜂擁而至。
他曾經是多麼恨他那奪產的叔叔,明明平日是那麼和藹,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卻在生意失敗時擅自挪用屬於他的產業。“那些平日看起來善良的人,至少也都是普通人。不過一旦碰到緊要關頭時,誰都會變成壞人,這才是最可怕的。“
失望的他獨自尋找伊甸園,卻把情敵帶入了本該沒有天敵的樂園。他不明白,為何身邊本來該看似善良的人,卻屢屢觸碰到他的利益?
懼怕著這一切的 “老師” 只好將生命蛋殼的縫隙填補起來,不讓陽光照射進來,過著體面的生活,令人羨慕的躺平生活,而這一切只是為了封閉自己的世界,甚至連向枕邊人傾訴的勇氣也提不起來,直到遇到了主角,陽光才再次照射進來,為其迴光返照。
“老師” 望著主角,想起了他青少年時的迷茫,直到人至老年依然無法釋懷,在搭上生命終點單程列車前,全盤托出。 他也終究成為了那一個平時看起來善良,可是當關鍵時刻來臨時也是一個壞人,即使明白好友 K 已經愛上了少女,他依然忍不住先發奪人,向少女母親提了親。在好友 K 自殺後,他先讀過遺書 “以顫抖的手把信折好,放進信封內。我故意重新放回原來的桌上,要讓大家看見。”
“老師說:我是个本想走正直的路,却失足成了个蠢货“
內心的自責懲罰了他的一生。他迷茫失落了一生,不希望主角成為他那樣的人。“我打算把自己的過去的善惡提供給別人參考“。“心” 是日本版的麥田捕手,“老師” 不奢望告訴主角對與錯,只是希望能以他的經歷幫助主角探討人性,這也是這一本書可以帶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或許可以裝模作樣的評論對與錯,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我們又能保證不變成壞人嗎?
‘推薦這本探究人心的書,給渴望探究自己內心的人’——夏目漱石
#BooKu
#星期二深夜專欄
#阿康師讀書
《心》訂購鏈接:
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64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