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24 Dec

蔣勳《傳說》
投稿者:淑卿
第一次讀《傳說》。這本首次出版在 1988 年,後來又增添幾篇成為《新傳說》,接著又成為《新編傳說》。時隔三十年,再次重新出版,書名又回到《傳說》。
這本書幾乎在一片古色古香的遠古氛圍裡,各個都有對舊故事的改寫,篇幅不長,細節不太綿密。因為第一次讀蔣勳的書,以一種很緩慢的方式讀,雖然還是有點不懂,索性就不去尋求背後的意義,僅僅從字面上劃過。
有些故事是第一次閱讀,書裡集結了許許多多或熟悉或陌生的十八個傳說的故事:莎樂美與約翰、少年僧善慧(釋迦牟尼佛)借花獻佛、尸毗王割肉餵鷹、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莊周夢蝶,詩人屈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等等,都經由美麗且充滿詩意的文字,讓故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韻味,富含多種層次的哲學意味,更是引人省思。
例如,在莎樂美的故事中,這個極美麗的女子究竟為何要砍下約翰的頭?沒有人有答案,但蔣勳老師的文字寫的莎樂美說:
「我是為美麗而來的,歷史需要美麗來毀滅聖徒。讓我們在死亡中相愛吧。當銀盤捧至宮中時,莎樂美端詳了很久,她認識那微笑,她也知道她們的愛是在死亡中開始的。她捧起那沉重的滴血的頭顱,她趨前親吻那微笑的嘴唇,緊緊把那頭擁在胸前。」
這段美感十足的筆觸,透過文字,我一直想象著這樣的一幕複雜的畫面,美麗、神聖、邪惡、誘惑、慾望、信仰、衝突、毀滅與求不得,被觸動的思緒都停格在那一瞬間……
就像蔣勳在後記說的:
「我常常覺得神話是一種原型,可以不斷地賦予新的形式、新的詮釋。」
「神話傳說雖然都是很老很老的故事,可是往往會因為某一個機緣、某一個人,發生新的意義。」
特別喜歡後記的部分,18 篇故事被蔣勳以後記記像後設的角度再次觀看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書寫時的思想。蔣勳老師描述自己書寫時,相同故事又因為不同的經歷,而有了不同的改寫結局,使故事變化出不同的豐富韻味。
這個浮躁社會需要一泓清水,蔣勳的文字就是如此。
傳說不只是傳說,傳說的迷人之處就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而產生不同的解讀。
重溫經典是一種美好,也是一種美的傳遞。
總之這本超推的……
——————————————
投稿者:淑卿
臉書專頁:SC Tan
Instagram 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c_books28/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傳說》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