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名
24 Feb

張曼娟《以我之名》
投稿者:Grace Tan
“可以自我實現,也可以為他人奉獻。”
作者用了很不一樣的例子讓我明白,
所謂的做自己,其實最重要的是自己是開心、自己選擇的,
哪怕別人覺得你好像不是在為自己而活。
寫到這個,
提醒了我到底誰的標準才是對的?
到底是要跟隨他人所看到的?
還是遵照自己心底所想要的?
最近上一堂課,
每回導師檢查完功課會給予長長的回饋,
總會在最後一個信息後加上這句,
“做自己的抉擇者”。
這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不斷去深思自己,
我其實最想做的是什麼?
我又為自己做了什麼樣的選擇?
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做自己時很常會有的內心矛盾和焦慮,
天使和惡魔總是會有不同的標準來挑戰我們自己。
—————————————
第二個觸動我的點是當她談起【家】。
我很認同這句:
“家庭是否完整,不在於多少人在,而是在的人有愛。”
其實這句不只是用在家裡頭,
也同時可以用在很多的地方,
包括一個社團,一個組織甚至是一個辦公室。
我的經驗教會我,
質比量重要。
哪怕短短的陪伴時間,
只要目光是向著孩子的。
哪怕多麼忙碌,
關鍵時刻給予肯定和幫助,
都能深深打入一個孩子的心。
曾經與學生互動的經驗中,
我看到很多容易受傷及情緒敏感的孩子,
哪怕外表看起來就是大咧咧的,
大孩子一個,快成年的階段,
但談起家,
依然可以感覺到孩子的心,
一直有個位置是期待爸媽來填補的。
特別是自己放很重要的事件,
這件事情中爸媽是缺席的。
我也聽過學生跟我分享,
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來過學校,
好希望畢業典禮那天,
父母可以親臨現場,看我畢業。
父母也許可以在很多的生命時刻不出現,
但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時刻,
如果父母可以出現,
這個是一輩子很重要的關鍵點。
當然,
不是每一個小孩都期望這樣,
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
我還未成為輔導老師之前,
我一直覺得單親的家庭就是不好,
直到我當了輔導老師,
加上閱讀了好多輔導類的書籍後,
我才明白,
單親和雙親不是最關鍵,
雖然它可能是一些事件的影響因素,
但,
關鍵在於家裡的人有給予孩子們愛和關注嗎?
關鍵在於一家人的互動和溝通是怎麼樣的?
孩子在這個家庭有感受到愛嗎?
————————————
第三個觸動我的點是作者談【照顧者】,
其實,稍微有照顧老人家經驗的話,
很多的內心的感覺在閱讀的同時是翻攪的。
作者也算是稍微有年紀的人,
要照顧兩個年邁的父母親,
其實是更加的吃力,心力需要更多的。
我欣賞作者從作為一個 “觀眾”,
走入當一個 “照顧者” 時,
願意為自己曾經的 “自以為” 而愧歉。
每一個照顧者在照顧自己的家庭都有不一樣的心情和遭遇,
也很視乎被照顧者的疾病和病情,
還有很多的影響包括照顧者的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和是否給予協助,
更要看照顧者本身是的性格和紓解情緒的管道。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當一個照顧者都是不容易的。”
照顧者的內心焦慮、擔心和情緒很多時候是無法直接表達的,
尤其當身邊沒有資源和對象時。
曾經是照顧者或未曾成為照顧者的你我,
都不一定可以完全去理解和同理的。
讀著很多作者細述自己照顧父母親時,
我哪怕曾經是一個照顧者,
也無法想像作者那個時候的無助和無奈有多少,
也憶起身邊一些曾經是照顧者的朋友,
不禁感嘆他們是如何走過來的,
我也會開始擔心。
當我也必須長期成為這個角色的時候,
我可以熬得過去嗎?
我自己在醫院照顧我母親時,
最難受的是看著她從手術室出來,
很痛苦的樣子,
因為麻醉藥無法動彈的身體,
哪怕吃了止痛藥,
還是很難受。
我也是從經驗中學習如何減緩她的疼痛,
就如作者說的,
真的是邊接受邊學習,
慢慢就會得心應手。
照顧者的心理是需要安定的,
那麼被照顧者的心情狀態才會比較安定。
——————————
第四個觸動我的部分是作者談【老】,
生老病死是我們生命裡無可避免的循環。
我們很容易談生,但我們都會害怕談死。
死的課題是很禁忌的,尤其在華人的社會當中。
作者從談老的這個課題中,
讓我們去思考自己會害怕 “老” 去嗎?
我們自己又是如何應對身邊慢慢老去的家人?
我們是否願意去接住這些 “老” 去的他?
作者也在文中談起臨終安寧關懷的部分,
提到了是否 “急救” 和 “插管” 的議題,
提醒了我們有沒有願意看死的課題,
思考一下哪天來到了生命的這一刻,
我能夠為我自己做最後的決定嗎?
我又是否敢為來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家人做決定?
——————————
昨晚在朋友家,把最後一篇文章看完,
讀著一篇父親終於接住了女兒的文章,
那一刻,眼眶已經紅了。
彼此帶著誤會度過自己的生活,
到頭來才知道,
彼此期待彼此,
但從來不讓對方知道。
人生很多的遺憾就是,
我以為你知道,
你以為我了解,
其實很多時候都不願意表達和訴說,
結果讓心結更加的深,
讓彼此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
投稿者:Grace Tan
她說:一名輔導工作者,遊走輔導室,思緒總是滿天飛。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以我之名》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