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惶恐
20 Jan

張翎《一路惶恐》
投稿者:張以柔
如果要總結 2020 年,我們可以說 1 月的台灣總統大選、2 月的馬來西亞政變、7 月的泰國街頭運動、11 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但是有件事從 2019 年開始爆發,貫穿全年,至今還未完待續。
《一路惶恐》作者張翎是出生自浙江溫州,定居在加拿大的作家。她特地回鄉過節,卻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瘟疫,莫名其妙被困在溫州,她以客人身份在家鄉過了 21 天隔離期。
作者張翎是暢銷作家,曾經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不過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封城,突然變成一個普通的小婦人。她無法招架不斷更新的疫情消息,也對以小時為單位的政策措手不及。
「我在信息的海洋裡依照自己的標準艱難地選擇真相。這個世界上也許並不存在真正的絕對意義上的真相,所謂的真相,其實都是一個人依據自己的常識、教養和閱歷,對外部現象進行的某種意義上的篩選。我的真相只對我具有絕對價值。」
本書和郭晶的《武漢封城日記》異曲同工,除了描寫了封城前的不安、海量資訊與國家機器操控、有限的糧食資源如何分配,當然還有第一個揭發這種傳染病的醫生李文亮。
「從而被譽為「吹哨子」的人——那是公眾記憶。我的個人記憶是他從病人那裡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在病床上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嘴上蒙著呼吸機,卻看不出明顯的病容,圓圓的大男孩似的臉上,長著一雙澄明透亮的眼睛。那眼睛是從太陽之地來的,那眼睛沒有經過腦子也沒有經過神經,更沒經過任何防禦系統。」
瘟疫改變了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和價值觀,物資極為匱乏的時候,就算口袋有現金,戶頭有存款,最終還是無用武之地。不過疫情高峰期每一分每一秒的確診數字和駭人聽聞的疫情新聞,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所有事情變得不再重要,人生目標只剩下平安。
「在過去幾十年的好日子裡,「飽」這個字滾雪球似的越滾越肥,不知不覺間黏上了許多新的涵義,比如豐富多樣,比如新鮮可口,比如營養均衡,比如色香味俱全,等等等等。一場大疫剝去了這個字的所有的衍生意義,把它送回到赤身裸體的初生兒狀態。在瘟疫面前,平安、活著就是唯一標準。」
疫情是存在時差的,遙想今年除夕前,武漢乃至湖北每個小時的疫情動態都牽動人心,馬來西亞馬照跑舞照跳。作者乘搭撤僑班機回到加拿大,機場除了從中國飛抵的乘客外,沒有其他人戴口罩。張翎難以想象,短短時間就從一個防疫嚴格的地方,穿越到一個似乎沒有瘟疫痕跡的空間。
張翎過後接受訪問時自嘲「傾國傾城」,她在中國爆發疫情前,一脚踩進溫州的暴風眼,之後又隨著踩進加拿大的疫情峰值。
這波疫情還沒結束,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疫情始發的時候,參與其中的所有人所有事。
——————————————
投稿者:張以柔
Instagram 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dayoffwellspent/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一路惶恐》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