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一個人
14 Jan

劉同《一個人就一個人》
投稿者:柳潔
作者在序中就說 “一個人就一個人——不是傷感,也不是執拗。我們的人生原本就是一個人。” 這每一個人的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故事,他會面對的世間萬物。他的人生路之每一個章節,是否都一直在前進呢?我們會遇見很多人,而有些人會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人生,給我們一個不錯的角色,但是也有可能,這路走到一半就得腰斬,從來就沒有人和我們說,“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換來成功的。”
一、“自己”與“朋友”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朋友,對吧?但是,看著這句話的你,能否想起,或數算著和你真的是朋友的人?作者分享起,當年和一票朋友特好,甚至說著,他們會一直鼓勵彼此,他們會一直都是彼此的支柱,他們會一直……但反觀現在,這些話,都無法成立了。為何呢?他們現在連彼此人在哪裡,不知道;他們現在也對彼此面對什麼問題,不知道。細細想來,作者這一段的分享,不免也會觸動著我們去回憶一些朋友。這些朋友,多少年未見,多少年不聯繫,是不是再見還能如當初?這是作者所言的第一種朋友。
第二種朋友,我們確實不常聯繫,也沒有一直見面,但是這老朋友的味道,一坐下來就能呼啦呼啦說個不停。這個味道,你曾經體會過嗎?很難得吧,它就如戀愛的味道一樣,但你有這般耐心嗎?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會再見的,會再聊的,結果一過就是大半輩子……心知肚明,工作後的大家,成家了的大家,再有了寶寶的大家,一波一波地忙碌,我們是否還有精力還有耐心去經營我們曾經的友情?
第三種朋友,我想不言而喻,大家也都知道的,就是極好,也相對有默契的朋友。看著作者和他最好的朋友,總有相處的默契,做事的默契,我想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同意作者的一個想法,隨著年齡越大,我們交新朋友的可能性越低,而且我們似乎也較難敞開心扉。這需要勇氣、勇氣、勇氣!我們的主動是不是被埋沒了?還是我們害怕自己受傷?
二、“自己”與“同事”
作者說啊,職場上的同事,就是認識、分離、再認識、再分離。這不是一個穩定的關係,而他不過是剛好出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總喜歡說,同事情,哪怕辭職了還能再聯繫。但是回問自己,這個可能性有多高?
作者也說 “遇見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兒,能避開就避開”,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和我們說道理,也不是事事都有道理可以說的。 “過了三十歲,應該要分得清什麼是真的機會,什麼在讓你濫竽充數。有很多爛機會光鮮亮麗,讓你想要付出,實質上它們只是想找一個 '更便宜' '更好管理' 的人。” 似乎,這個點在工作場合上,無人不曉,只是我們會分辨嗎?不會分辨,就傻乎乎地 “和更多 ‘願意更便宜’ ‘隨便管理’ 的人一直競爭,最後贏了”,但真的有意義嗎?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我們如何利用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意義、人生意義,到底為何?尋找意義的路上,你是否看到了你自己?一味地在意他人的眼光,最終到底能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呢?值得反思!
三、“自己”與“自己”
我想,這個部分,是最引起共鳴的。我們的日子,一天天地過,而相對地年齡也就越來越大。我們是否有著記錄自己每一年的成長,或者每一年所經歷的難忘大小事,甚至有什麼教訓、學習是我們應該改過來的?作者說 “記得住每一年,又看得到改變,就不會害怕年紀變大。” “恐懼的不是年紀,而是從未改變的自己”,若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我們也一成不變地思考,最終我們到底是誰?我們還是當初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嗎?還是,緊接著的生活漸漸地走入麻木不仁,啥都可以接受呢?我贊同,每一年的總結自己,“給自己多設立一些生活原則”(新),甚至想要完成的小目標,都是可以讓自己重獲新的自己。
當你開始懂得為自己的人生感到焦慮,甚至迫切於改變,這都是好事。如作者說的,“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但也證明了你對生活的積極。” 只是,我們的毛病是,停留在“想”,而沒有實際的行動。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害怕改變。我們退縮,我們膽怯….但最清楚自己的仍舊是自己。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我們一早就已經知道,但是我們忘記了它,忘記了原來 “自己” 一個人也可以去面對,甚至做得更好。
文中也敘述了 “自己” 和 “家人” 之間的聯繫。這是一個切不斷,意義深重的聯繫。從小和我們一起生活,甚至教導我們的人。但是,作者坦言,我們似乎都不認識不了解自己的父母。這一部分,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作者的書。我這裡就不詳述。
說到來,不管你和誰在一起,其實你的人生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當然若有人陪著一起走,彼此扶持到終點,那當然更好。
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坎等我們一關一關地斬將。我們也會有崩潰的時候,也會有幸福快樂的時候,但或許也如作者所說,“世界上哪有幸福的人,不過就是想得開的人罷了”。因為不再執著,我們沒必要執著的事兒,不再糾纏不再糾結於芝麻綠豆的小事? 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因為想得開,所以能夠勇敢面對無數的失敗和挫折,因為想得開,我們也會勇敢去做我們願意做的事情。只是你對這個 “想得開”,是有著消極或是積極的思考罷了。
所以啊,一個人的美好,一個人的精彩,都是從我們的手中一路創造!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一個人就一個人》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1401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