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懷疑自己患上了 “強迫性購物” 病症。以前看過《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中譯:《購物狂的異想世界》),電影裡的女主看到美麗裙子、翠綠色絲巾,會發瘋似地想擁有它們,然後隔日穿著這些美麗的寶貝去上班時,神采奕奕,與昨日在名牌店歇斯底里搶購最後一條絲巾的她截然不同。她與朋友滔滔不絕地分享名牌衣物,優雅的言談、快樂的神情,以及輕快的語調彷彿擁有了全世界。

那時我只覺得女主很漂亮可愛,不想如今自己也被這一症狀所困擾。而後我也發現,這 “彷彿擁有了全世界” 的感覺不過是假象。

在學校教書時,我曾遇過幾件哭笑不得的事——

學校某學會舉辦常識比賽,賽題中夾雜了幾道輕鬆的校園娛樂八卦題,其中一道題是這樣的:學校裡哪位老師一天換一雙鞋子?

嗯,黃寶穎老師。

其實早在我剛入職不久,學生便常對我的穿衣打扮加以討論,有時見到我會說今天的鞋子很帥、今天的裙子搭配這上衣很合適、老師你今天黑色系列哦、老師你這衣服去哪買的......

偶爾玩笑無傷大雅,但不能讓學生覺得我是位購物狂老師,帶壞風氣。後來,我發現一切都是我想多了,學生比我還要 “潮” 上許多,她們看著我每天的衣裝,不過似是時尚導師看著初出茅廬學習打扮的學生罷了。

前些年,對於購物這件事,我還是挺克制的。雖然這樣的話對身邊的人來說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如今隨著年紀愈發增長,便把自己看得愈發清晰。小時候我曾覺得無論我如何裝扮都是不好看的。大概是長大後才能稍微明白自己的優缺點,學會了掩蓋與裝飾,一如修剪盆栽時會把多餘的枝椏去除,或盡量掩藏之於其中。其實對於儀容外表,人最常用的方式不就是這樣?世無完人,要緊的是看清自己。如今尚不算通透,但至少了解適合自己的事,因此,每每回想過去缺乏信心的自己,總覺心疼又可笑。

健身後,購物的慾望與日俱增,我不斷讓自己嘗試穿戴從前不敢嘗試的衣裝,於我而言這是一種成就感,但過頭了便是困擾。從前的克制也在這虛幻的快樂中緩緩消耗。這種無時無刻看見漂亮東西就要買的慾望已深深讓我感覺不安。下單時很快樂,拆箱時很愉悅,可這些美好的感覺都轉瞬即逝。待收拾好,我發覺一切又回歸平淡。

那我擁有它們來做什麼?

我問自己買它們除了為擁有,還為什麼?快樂嗎?那是不是我的生活沒了它們就不快樂?如果不買,能否依舊安好?這些問題再繼續探究下去,會無止境。

物質的誘惑於生活間無處不在,今日看見漂亮的鞋子,明日還會猶豫是否要買前日看見的髮飾。若生活的快感總是建築於會舊去老去的東西上,精神想必是空虛了。 “斷捨離” 越發提倡,但捫心自問自己捨不捨得丟掉存放五年始終沒穿過的衣服、扔棄佈滿厚塵的手提包?好比我千辛萬苦清了衣櫥,沒幾天又塞滿一堆我終究會失去興趣的新衣,了無生趣。

這些平凡的心路歷程始終屬於自己美好的一部分,也是日後的茶餘話題。在千千塵世,失去物質,我們還剩餘什麼?

近日始修心養性,學習看著那件白色的裙子,笑笑就好。


#BooKu
#品系
#深夜專欄
#牆角的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