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被遺忘的小事


投稿者:Min



三十六歲那年帶著夫小移居南半球,至今外子仍對這裡的飲食諸多埋怨。 本來東方胃對於西方餐飲就是偶爾為之是為情趣,若是天天熱狗、披薩、三文治的還叫人活嗎? 更何況外子是集合 ‘華/巫/印’ 三大民族的 ‘斜杠馬來西亞胃’,重口味不在話下,馬來西亞覓食的便利更是外國望塵莫及的。 每當碰到覓食的艱辛,外子就會說 “若是在馬來西亞,駕車隨便彎進去就找到東西吃了”,意指到處都能找到餵飽肚子的食物。 我不禁回想在馬來西亞覓食的日子。 遙憶當年,初入社會時在外地工作,在外租了一間房,不能煮食,所以下班後必得吃了晚餐才回家。 PJ SS2 是個著名的美食基地,熱鬧的市中心有一個名為 ‘為食街’ 的熟食中心。 記憶最深刻的是在裡面有一家賣雜飯的攤子,生意很好,總是大排長龍。 我記得那好像是僅存幾個仍由華人攤主親自主理的攤子,老闆娘雖然臉臭,但拿菜非常有架勢。 他們家的菜式很多,而且排得很整齊。我懷疑攤主有 “整齊強迫症”,不讓顧客自己拿菜,只能點菜讓她處理。 喜歡看攤主拿菜的架勢,帶著對自己食物的自豪,和對整齊的堅持。 對菜,她會把它整理成一份放在盤子的一側;對肉,她會先把肉夾起放在盤子的另一側,然後再淋上一點肉汁。 最後把盤子交到你手上,就算達不到精緻,卻顯示出對食物的尊重。 我最喜歡點的是辣椒炒 paku 菜,一種山野菜,就和媽媽炒的味道一樣。 我的記憶中 “為食街” 旁就是一個 mamak 廣場,一邊是馬路,另外三邊就排著馬來攤子或 mamak,中間排滿桌子椅子,典型的馬來西亞大排檔。 (但是查看線上地圖卻看不到那些攤子了,不知是我的記憶在說謊還是該區已經翻新作其他用途了)。 Mamak 這個馬來西亞飲食文化可以寫成一本書,我是進了大學後才第一次去到 mamak 用餐。 那時最著名的 mamak 之一是 SS2 Murni,好像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用餐的,有趣的飲料叫 Michael Jackson,即豆奶涼粉,有趣的食物是 roti tisu,拉得長長的印度煎餅是特色。 我僅有的一、兩次食物中毒經驗之一,就是在 Murni 吃下tandoori chicken,嚴重到要去看醫生吃藥。 雖然美食中心的食物琳瑯滿目,但日子久了還是會厭倦,而且熱鬧的地方總是交通擁擠,找泊車位也是讓人頭疼。 那時候租房換了幾個地方,也就換了覓食的地方。 外食的幾年,最後在結婚後終告一段落。 有時我會想起在馬來西亞覓食的片段,駕著車兜兜轉轉找泊車位、坐在馬來攤子提心吊膽會否有貓在腳邊蹭上來討食、漫長的等待、大快朵頤的享受美食…… 絕對不是像外子說的 “隨便轉角處就能遇到美食”,我更記得的是 “美好的東西總是得來不易”。 或許年輕時經歷過的事多年以後回憶起來會自行加上濾鏡美化了記憶,我更傾向這是人自癒的機制,因為 “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被遺忘的小事22
#全新徵稿企劃徵稿中
#直接臉書私訊就可以投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