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最常收到的信息內容就是「記得好好吃飯」。

這令我想起了《紅樓夢》第四十五回裡,林黛玉抱病瀟湘館,賈寶玉冒雨前去探望,剛入屋內才要脫去身上的箬笠和蓑衣時的一連串發問:

「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

我第一次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是哭笑不得。

生長在一個典型的華裔家庭,我自小聽得最多的問候語不是“你好嗎?”,也不是“你最近過得怎樣?”,而是“吃飽了沒有?”和“吃了飯沒有?”。這些是再尋常不過的問候方式,但因我自小就不愛吃飯,所以每每聽到“吃了飯沒有?”,心中就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怪滋味,未至於反感,也談不上欣然。我十幾歲正當叛逆期的時候聽了之後還會莫名感到生氣,一定要駁一句“就一定要吃飯嗎?都說粥粉面飯,為什麼非要吃飯?”,搞得場面尷尷尬尬的才肯罷休。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行為簡直沒禮貌得不可理喻。

正因為帶著這樣一個負面的情緒,讀著那一段的時候不免有些煩躁,總覺得這樣嘮叨的凡俗話不該出自銜玉出生的怡紅公子,更不該對林黛玉這麼一個謫仙人物講。我就這樣任由個人喜惡左右了好多年,一直到去年搭配著網課重讀《紅樓夢》的時候,我才讀出了賈寶玉這話裡對林黛玉的關懷與深情。

除卻那些可有可無的客套寒暄,其實生活中並沒有多少人會真心在乎另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康健,飲食是否定時,睡眠是否充足。尤其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似親厚融洽無比,實則疏離陌生,各人都忙著各人的精彩世界,還要兼顧滿足自身的幸福喜悅,哪裡還有閒情勻出幾分實意來惦念其他人。如此,能夠事無鉅細皆關心、上心的,確實珍稀。

「記得好好吃飯。」

這是一條極有溫度的信息。我衷心感謝,也十分珍惜,但我委實吃不了多少。我知道發信息的人盼我三餐定時,可是經年累月下來的習慣和毛病也不是說了就了的。那些隔著屏幕,觸不到溫度的字字句句易讓人生出多種解讀,一個誤會以後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誤會,一個解釋以後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解釋。這樣無止境的輪迴令人心疲力竭,倘有空餘,我更願意切斷網線,離開社交網站的喧嘩擾亂,實實在在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吃飯?就像那首歌唱的“一磅一絕路”,多吃多長胖,少吃一點權當是減肥,總不是壞事。

我想我這一世是和“吃”槓上了,否則也未至於總是無法和平共處。我十幾歲的時候一半因為叛逆,一半因為減肥,必得戒“吃”;二十幾歲的時候因為一半因為學業壓力,一半因為同儕壓力,“吃”是不該存在的;現如今即將邁入三字頭,以往的壓力早已隨雲散去,只可惜我已經對“吃”不感興趣。

能吃固然是福,只是這福不是人人都享得的。

黛玉黛玉,你既有寶釵給你解心事送燕窩,又有寶玉這個知己懂你惜你,這些福分得好好接收才是。你眼中還有多少淚珠能禁得起這日日夜夜?


#BooKu
#深夜專欄
#後園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