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無一物》
常常拿別人的言論來折磨自己,是不是大多數人會犯下的怪病?
“生活是你的,腦子是別人的,別人愛怎麼講是別人的事,儘管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不要在意別人的話,那不值得。”
“世上太多庸人,不要一般見識。”
我們聽了許多好話,但始終把唯有的壞話記在了心裡。曾幾何時,我們也如同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一般去勸慰他人,可當自己遇見流言蜚語時,又能否這般灑脫?
我不能。
疫情爆發了多久,我便在網上教書了多久,面對百名學子,我認真對待,真誠教誨,從未有過任何差池。可壯碩的大樹總也有脆弱的枝幹,一不小心一折便斷,也會遇見嫩綠枝葉被強行散落一地的窘境——我還是遇見了 “怪獸”。
在我的教學生涯裡,我頭一回收到負評,當時的憤怒、委屈彷彿在烈日下瘋狂地跳躍著,夾雜著光與溫熱的風,使我腦袋發燒。這種感覺與遇見路霸一樣令人生氣,我無法克制自己的衝動,想要與對方爭論到底。我頭腦發熱了好幾天,任何的勸言皆拒於耳外,不斷往尖角處磕去,最終讓自己身心俱疲。
我幾乎為了一個狂人而忘了所有學生的愛護,我瘋了——這是我冷靜下來後一閃而過的猛然醒悟。
人總是只看見負評而遺忘了身邊愛我們的人,我也是這樣。
我經常對學生呼喚愛,在知識日新月異、流言紛紛擾擾的年代裡,能對下一代說 “愛” 的平台很少,甚至許多父母在這一方面扮演的角色也是極不合格的。世界不斷要求孩子精益求精,甚至必須文武雙全,他們在學會了文法、公式了以後,還有沒有空間給予他們機會學會做人要有文化,為人要善良這些簡單的道理?
我曾在餐廳看見一個小孩,模樣五六歲,母親在旁邊,父親坐對面。孩子調皮,不斷把餐廳擺放在桌上供客人使用的紙巾猛地抽拿,直到紙巾盒空了,桌下滿是一地沒用過的紙巾,在我眼中,那是一地的人類的自私。那對年輕夫婦若無其事地吃著東西,孩子不時尖聲狂叫,看著這種畫面,令人不禁為世界的未來倒抽一口氣。有時遇見蠻不講理的長輩,再看看目中無人的小孩,這不就是同一個生產鏈所產出的生物嗎?
世間的任何事總逃脫不了因果循環的命運,人性亦如此。
如今只要一打開手機,我們隨時便可成為 “磕瓜群眾”,因為顛覆三觀的事多不勝數。各種新聞、視頻底下的言論,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人的認知。人們喜歡對於自身沒經歷過的事指指點點,幻想眼前有舞台,供自己表演說教,彷彿這樣便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與榮譽感。這份精神上的滿足,其實不過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空虛,必須在虛擬的、不必見人的世界裡發表偉論,而後內心的壓抑便可得到痛快的紓解。無論對方認不認識你,他/她只想在你身上得到惡言相向的快感。
網絡世界很縹緲,它承載著極大部分人的負面與精神解放,這些極大部分的人只剩下這個地方能讓他們展現存在感,只有在這個僅存的地方說話,人們才可獲得不必負起責任也能大放厥詞的機會。可想而知,現實世界裡,我們的生活有多麼的枯燥、乏味、空虛、毫無意義。
人在世間逛一回,真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一籮筐的爛攤子嗎?對世界負責,也是生而為人必盡的責任。當你發現你什麼都無法做到時,那就試著善待世界,也許這是你僅剩可做的、也有能力做的事了。
我想起朋友說的一句話,這句話讓我從惡意言論的浪濤之中幡然醒悟,內心的壓抑得以釋放——
不能控制的事情與人有很多,也不需要特意去做什麼,真不需要,只做自己很容易,因為本來就無一物。
若你處於茫然、處於低落,也許該對自己說——本來就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