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世界的方式》
總是有人覺得,說話咄咄逼人的感覺挺不錯。彷彿佔上風了,便可贏得一席掌聲,或是把別人逼迫至牆角便能有種滿足感。人生得一張嘴,有人願意在別人遇到挫折時溫柔地說句鼓勵話,在傷感時用話語給予一絲溫暖;而有的人似乎盼著別人摔倒的那一刻能趕緊舉起雙手使勁拍,嘲笑之後再落井下石一番。同是一張嘴,可給乾涸的心帶來及時的滋潤,也能讓受盡傷害的心深深絕望。
曾經有位舊友告訴過我,她討厭家裡重男輕女的觀念,弟弟總是輕而易舉便能獲得一切,而她是那個不斷付出的人。生而為人子女,她與弟弟的待遇卻是如此不同。漸漸的,不甘心與委屈在她心裡慢慢滋長,每當遇到她認為不公平的事時,她便使用激烈的言語反擊父母,久而久之,這種傷害家人的行為已成了習慣。她說,她知道她說這些話時父母會很傷心,於是她故意這麼做。
使人受傷這種行為,除了能令人上癮,還能使人瘋狂。
網絡盛行以來,爆炸的資訊讓人眼花繚亂。有個學生對我說,每天都有不同的社會新聞、娛樂八卦可看,有時一天三五則,已不知該先追踪哪則。新聞、帖子底下的留言往往最精彩,那些用文字狂歡的人越回應越起勁,理智拋諸腦後,先抨擊、反擊,然後再壓垮對方才是要事。因為網絡虛擬,隨便一個假賬號便能在任何帖子底下撒野,然後全身而退,繼續過與常人無異的生活。
無論是舊友,還是網絡酸民,他們說的話越激烈,越是表現出內心的薄弱。渴望親情認同自己卻又不可得;在現實生活中受盡委屈卻無法任意抒發情緒。這些都反映了他們內心的脆弱,久而久之,他們逐漸對身邊的人,甚至對社會產生了各種不滿。
歸根究底,還是要回歸於人的原生家庭。家庭教育能養出好人,也足以毀了一個人。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我經常和二哥吵架,每天三餐按時爭吵,我甚至因此懷疑過是否我倆八字不合,抑或生肖上出了什麼差錯。那時每天吵架的日子,也不曉得有沒有給作為中間人的母親帶來困擾,更不曉得那種被困擾著的感覺會是怎麼樣的。吵架確實使人不好受,自己受氣,卻無處可發洩,於是在我有記憶以來,我在家裡發過最大的一次脾氣便是用腳踢翻母親用來擦地板的水桶,桶裡的水淹了客廳一地,二哥正好趁機嘲笑,但母親蹲下身子一邊擦地板,一邊說著沒事沒事地安慰我的身影卻永遠烙印在我的心坎上。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如此發脾氣。母親溫柔的安慰輕輕把我當時內心的憤怒抹去,她一遍又一遍地用破布塊吸著客廳裡的髒水,一遍又一遍地將之擰乾,水滴落於桶里之時,我內心的怒火也因此被澆滅。那一刻,我霎時間覺得我不該這樣發脾氣。
我也曾見過一些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的留言方式,一針見血,字字到位,可常會引發起一連串的反駁。過於理智,就冷冰冰了,而如今的世界最欠缺的就是溫暖人心的話,因為許多人都慣於把自己的焦躁隱藏在鋒利的言辭底下了。
有位當心理輔導員的朋友針對這個話題給我說了句對這個社會來說非常重要的話——
專業人士確實需要提出專業的意見,說專業的言論,但專業的意見可用鼓勵人的方式表達,也可用傷害人的方式抨擊,若讀了專業,卻不懂得以人性化的方式去與人溝通,那為什麼不讓機器人來擔任這個專業的位置就好?理性的思考、仔細的分辨,機器人能完成得更徹底。
她的話真是說進我的心頭。無論哪個專業,都不該只是一味批判。好比前些日子,一名教師的帖文底下引發了一場熱鬧的討論,這位教師辭職了,因各種原因無法繼續在教育行業裡堅持下去,而另一名同為老師的人留言說,辭職的教師可能沒受過師資培訓的緣故,無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終選擇辭職,因此不專業。接著,便是一連串你來我往的回應。反駁的人大多都認為不能過於武斷批評辭職的教師。其實,要是在第一次留言時,文字寫得稍微設身處地一些,也許就不會引起這場激烈的討論了。可以理性分析,但理性不是冷酷無情,更不是尖酸刻薄,使人難過。
不過,我是真羨慕能夠理性看待所有事情的人,但理性底下,依舊要懂得好好說話,善待他人。若人人都只懂理性,而不願給予關懷,我想世界還真不需要太多這種理性的人類。當被理性包裝後的言論依舊犀利,人們最終的結果似乎只能是互相傷害了。
每回在我感到挫敗時,我都很感謝能給我一句鼓勵,一聲支持的人,他們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學生的家長,有的是臉書上的朋友,卻也能不吝於對我施以安慰,我真的極其幸運。因此,我也正努力向他們學習,成為一個能好好說話,善待世界的人。
溫暖別人的同時,也在使自己看起來更可愛,人生在世,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