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書時,我因忙於參加各種院系、宿舍的活動而少了與原本關係好的一班朋友往來,他們說我不合群。

一次,我和相識多年的幾位朋友聚會,當天工作使身心勞累,只想與朋友好好飲酒聊天的我堅決不加入朋友的玩牌遊戲,他們說我不合群。

我想起中學時期,為了配合同學們吃一樣的餐廳、看一樣的電影,我吃了我不愛吃的東西、看了我覺得十分無聊的電影,那時,沒有人說我不合群。

其實,我也曾犯下同樣的錯誤。

大學第一學期,來自各州的學子們一遇上稍聊得來的新朋友,便像在大海漂浮幾日後終遇到了浮木,彼此緊靠在一起不肯分開,無論做何事去何地,都得黏膠一般地處在一起,這樣才算朋友,而那時的我一點也不細心,不曾顧及他人的感受。後來與其中一朋友談起這段往事,她才對過去的困擾侃侃而談——時刻都相處在一起,她極為彆扭、極為煩惱,她想參加社團活動,想認識更多新的朋友,想去探索大學更多的精彩,而我們所謂的 “知己”、“知心”,竟是她在日常生活上的一種枷鎖。這一談,才讓我如夢初醒——原來,即使我們不刻意對他人造成困擾,也會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造成了麻煩他人的局面。原來不夠細心,也能釀成錯誤,這不是理智、更不是智者的行為。

合群是一場殘忍的遊戲,你壓抑天性吃了你討厭的菜,卻還得佯裝快樂地在大眾面前表現得彷彿與大家配合得水乳交融般的感動人心。也許在學生時代,大家除了唸書,便心無旁騖,還能做到事事配合大眾,事事順人心意,但來到了社會,忙碌及生活使人奔波於時間的縫隙之間,便再也不可能凡事成全他人,委屈自己。

為生活勞碌是每個人都得經歷的事,生活已無法輕而易舉的簡易,那在吃飯聚會、維持友情這些事上是否能更簡單些?不配合便是不爽快,這種關係還真是累人。真正的朋友不會勉強你任何事,亦不會讓你陷入難堪,若無法相互包容,往後再繼續往來,不就是在為生活多添一塊扎腳的石子嗎?合群這件事有時只適用於不深交的人身上,那是對於不熟之人的客套及禮貌,至於知心好友,便無需再讓彼此套上面具娛樂彼此。我們都不該高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並沒那麼水乳交融。人之所以活得自在,是因為人懂得不合群,不因某些關係而製約了自己。

要找個能真正彼此理解的朋友著實不易,若有,惜之,若無,便學會卸下日常面具,與自己獨處,這是每個人都該懂的事。比起一味地為迎合而活著,用忙碌後的餘下時光取悅自己,我想我們一定會更自在,並且幸福。一如三毛使我受用餘生的一句話——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想,除了提倡物質上的斷捨離,對於多餘的事、多餘的人,我們也該在日常裡斷捨離。

朋友,是能在不打擾你的情況下與你自然相處的人,是在你拒絕了對方一件事後依舊能對你一笑置之的人。若他日再碰見說你不合群的朋友,便要記著這樣一句話——

朋友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自由。


#BooKu
#品系
#深夜專欄
#牆角的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