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田洋二郎《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投稿者:榛子



如果說每個企業公司、工作都是捕獵者,大吃小、次級捕獲初級、肉食動物捕獵草食動物,那麼這個行業就是生產者,對於金字塔頂端捕獵不感興趣,每天只是進行自己的工作,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默默為社會付出貢獻。

曾經拿下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視頻獎,也在 2009 年時到達頂點,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故事講述著每個人都需要但卻冷門的行業——入殮師,就像植物一樣,每個人都需要它但卻不上眼。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喪禮。入殮師熟能生巧地幫一名像是女性遺體擦拭著身體,一切都如此地順利,直到入殮師擦拭到遺體的生殖器,才發覺如此美麗的臉孔下竟是一名男子。入殮師之後表示尊重地詢問家屬,得到媽媽的回答卻是:

“要是我生下來是個女生的話就簡單了,但也要看種啊。” 隨後瞪著自己的丈夫。

明顯,“女兒” 的開始與結束,都是由媽媽決定,自己卻沒有任何特權去選擇,只能默默地被 “葬身”。小林(男主角)也和 “女兒” 有著相同的待遇,音樂團的開始與結束,都由他人決定,自己只能默默地被 “葬身”。雖然無奈,但也必須接受,畢竟自己沒有特權去改變。就像鯊魚被割下鰭之後再丟下海的故事一樣,雖然感嘆,但自己也無能為力。

隨後小林來到了自己的鄉下,意外成為了為他人服務,讓他人踏上旅程的工作——入殮師。當男主來到公司時,進入眼簾的是擺在門前的三幅棺材。或許只是電影的工具,但我感覺卻是代表著小林、社長和櫃檯人的 “葬禮”。被音樂團葬身的小林、被老婆的離世葬身的社長和被自己離開 6 歲兒子而慚愧葬身的櫃檯人。他們,都是因無法改變現實的殘酷而被葬身的無辜者。同樣的,入殮師這個行業,也是因為社會的 “不吉利” “骯髒” “不正經的事業” “丟人” 等等話語而被葬身。雖然諷刺,但這就是現實,入殮師是無法被人接受的一個行業

電影的插曲《Memory》(久石讓作品)只是低音調大提琴的音樂配上鋼琴聲的點綴物,無任何高潮部分,就像平靜的海浪一樣,如此的簡單,卻又如此的深奧;淒美的環境當中卻存在著一絲的溫暖與平和;美妙的悲傷釋放著自己無人知曉的故事;悲哀的現實夾著感嘆的心情。入殮師不被接受的現實、家人與死者關係的一言難盡、無辜被葬身的孤獨與悲哀、在生者與離別者告別的溫柔、家屬憤怒與悲傷的交叉情緒、小林被妻子朋友誤解的無奈、最後一秒離別的懷念、父子之間的遺憾與誤會等等,一切盡在冷漠白雪下的冬天,就像 memory(回憶)一樣,沉澱在厚厚的雪地裡,讓你挖不出,但又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品味著。

故事裡,小林的父親撿起了一顆石頭給他、他撿了個石頭給自己的妻兒。這,就是所謂的 “石語”,古人在沒有語言和文體存在之下,通過石頭將自己的心意和自己心愛的人表達,建立起關係的橋樑。石語,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橋樑;入殮師,是家人與遺體之間的關係橋樑;這部電影,是觀眾與入殮師之間的關係橋樑。簡單來說,入殮師就是石語,為家屬親人傳達消息給死者;為死者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魅力,讓死者得到最後的尊敬和留在世上最後一個美麗帥氣的樣貌。 這部電影則是一個為被社會判 “死亡” 的入殮師表達出他們的魅力與尊重,讓社會知道,入殮師不是一個不正經的工作,而是一個也需要受到尊重的工作。雖然入殮師不是消費者,但也是存在食物鏈金字塔的基礎——生產者,所以自然也需要受到尊敬。

在最後的電影插曲《Ending》(久石讓作品),音樂的基礎是來自於《Memory》的旋律,但卻加了許多不一樣的樂器,讓單調的音樂瞬間煥然一新。在《Ending》播放之前,小林得到了妻子和朋友的認可,為自己的父親畫上最後的句號,代表著自己的行業被受到尊敬,同時自己多年對父親的誤會也一一化解。

 “Ending is not a true finish, it is just another beginning of the chapter.” 

這就是歌曲想要表達的東西。在另一個篇章,死者會開始自己的第二個旅程,而小林會因為入殮師這個工作,走入人生另一個篇章。

————————————

投稿者:榛子

她說:只在空餘時間上岸的孩子。

IG : @hazzz_zzzel_nut

#BooKu
#電影裡的人生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電影預告:http://bit.ly/booku1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