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
13 Oct
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 Little Women/她們》
投稿者:小魚兒
終於看完心心念念的小婦人。
影片開頭,Jo 戰戰兢兢地拿著自己寫的稿子給主編過目,得到20 美元後興奮地跑回家。她穿過川流不息的人群,穿越大街,無視人們的目光,臉上掛著笑容,正是《小婦人》的電影海報裡那個不顧一切奔向自由的身影。
四姐妹,四位不同的女性,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生。
Jo 無疑是四姐妹中最耀眼、最獨特的那個。她和普通人家的淑女不一樣,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喜歡約束,不喜歡規矩,有偉大的夢想,喜歡追逐自由。她很有才華,所以她吸引了Laurie。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和 Laurie 在一起,因為她更愛自由。拒絕 Laurie 後,她孤身前往紐約,靠寫作掙錢,但是現實給她沉重的打擊——她親愛的妹妹 Beth 因病離世了。堅強如Jo 也有崩潰的時候,她瘋狂地想念 Laurie,想著如果當時她沒有拒絕他就好了。那樣她就不會這麼孤獨,她需要有人陪伴她。但是另一方面,她又特別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只是覺得,女性她們有思想,有靈魂,不僅僅只有感情。她們有野心,她們有才華,不僅僅只有美貌。我受夠了人們說,女人只適合談情說愛。我受夠了。但我......我太孤獨了。”
看到 Jo 和她母親說出這段話,在熒幕前的我深深感受到她的孤獨和糾結。母親一直問她,你愛他嗎? Jo 回答,“我更在乎被愛。我想要被愛。” 母親說,那跟愛是不一樣的。這一句話深深擊中我的心。有多少人習慣孤獨,又想要被愛,所以選擇和愛我而不是我愛的人在一起?他們和 Jo 一樣,只是忽然需要有人陪伴,實際上他們更愛自由。對於 Jo 和教授的結局,我更傾向他們的 “Happy Ending” 是為了滿足當時時代要求女人 “要么結婚要么死” 而做出的妥協。
全片裡最讓我驚豔的第二個角色是 Amy。
大姐 Meg 選擇嫁給愛情、二姐 Jo 更愛自由,三姐 Beth 唯唯諾諾,在馬奇姑媽眼裡,只有 Amy 最適合培養成加入豪門的淑女。正如姑媽所說,她們三姐妹需要 Amy 嫁給好人家來拯救她們。
在那個年代,婚姻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導演對於 Amy 這個角色的處理不同以往的版本——以前的 Amy 被塑造成不懂事的小姑娘,可是在新版裡,Amy 是個堅定通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姑娘。她富有才華,擅長畫畫,在 Laurie 看來,她應該繼續堅持自己的藝術夢。
所以當他聽見 Amy 要嫁給有錢人的時候,他不太能接受。作為一名富有的男性,Laurie 對她的指責不免帶有理想主義色彩,而 Amy 以現實中女性面臨的處境鄭重地反駁了他。
“我只是個女人。作為女人,我沒法自己掙錢,不足以維持生計或養家糊口。如果我有了自己的財產,當然我並沒有。我一旦結婚,這筆財產就會屬於我丈夫。如果有了孩子,財產就歸他所有,而不是我。那就是他的財產了。所以別坐在這裡告訴我婚姻不是經濟命題,因為它本就如此。可能對你來說不是,但是對我而言就是如此。”
她有野心,有自信,坦誠率真,是除了 Jo 以外最吸引我的角色。在那個時候,除非像馬奇姑媽這般有錢的女人才能選擇不結婚,可是女人又不能憑著自己的能力掙錢。於是婚姻成為女人唯一的出路,只有依附於男人,她們才能生存下去。
《小婦人》的故事很簡單,通過靈動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千古不變的難題——女性該成為什麼樣子。過去,女性應該要溫柔,安靜,聽話,現在女性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表達自我,所以越懂得表達自我,打破規矩束縛的角色越受歡迎。
因此 Jo 和 Amy 會如此吸引我的目光,因為她們一個熱愛自由,一個自信坦率。溫柔低調的 Meg 和 Beth 反而沒有那麼吸引。然而有一幕讓我對 Meg 改觀了。在她結婚前,Jo 問她要不要一起逃跑,說她結婚後兩年肯定會厭倦對方,她可以當個好演員。
Meg 溫柔地對 Jo 說,“只是因為我的夢想和你的不同,並不意味著它們就不重要。”
每個夢想都值得被尊重,無論渺小或偉大。
影片沒有盲目鼓吹女性應該成為什麼樣子,高喊 “獨立女性” 的口號,淪為假大空的符號。而是通過 Meg 告訴觀眾,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有人選擇愛情,有人選擇自由,這兩者並不一定是對立的。女性該成為什麼樣子,應該由她們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外人,社會來決定。放在今天社會來看,有人選擇不婚,有人夢想成為媽媽,她們的選擇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也可能保持不變,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決定,都值得被尊重。
你可以是溫柔堅強的 Meg,自由獨立的J o,勇敢善良的 Beth,自信有野心的 Amy,你可以大膽地為你的夢想而努力。女性應該擁有無限的可能,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只需無愧于心。我想這正是新版《小婦人》最鼓舞人心的地方。
#BooKu
#電影裡的人生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小婦人》電影預告:http://bit.ly/booku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