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樹《雨》


投稿者:淑卿



「華人都是這樣的,不斷向前看,把過去忘掉。一代一代忘下去,永遠只記得三四代,久沒人拜,就長了樹長了草,只知道那裡是墳場,可是沒有人在意誰埋在那裡。死太久了就好像從來不曾活過。他的聲音像舊時代的錄音,夾帶老舊機械的嘶嘶沙沙聲。有的單詞還會脫落,像泡過水的書頁。 」

【內容簡介】

離開故土下南洋的唐山小家庭,棲身並紮根於馬來半島膠林間,四周環伺著兇猛的野獸、懷有異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靈。伴隨著家庭成員突如其來的失蹤、離奇的死亡,緩慢而抑鬱的步調積累到了某一天,迸發出爆裂性的奇詭突變,暴雨帶來的洪水有時通向彼岸,從死神的指掌間他們脫離了現世,旋即變為異物投向下個輪回,不斷循環往復。

-

這本書比想象中的好看,黃錦樹的《雨》描述熱帶雨林的時晴時陰,真偽難辨的顛倒(光怪陸離)世界以及混雜著濃郁迷幻、腐爛、死亡和潮溼的南洋氣息。仿佛沁入了溼漉漉的鬼氣從鬆散溼潤的泥土下冒出來,使人背後一涼。

小說的畫面感很強,文體很「閩南腔」,一種迥異的寫作風格,的確有點小驚喜,好像置身在雨林地帶的亞答屋膠林間。讓我想起我媽時代的膠林的童年生活和外婆的日軍佔領馬來半島的血腥暴力時期……

裡面有兩篇描述了大量“死狀”,語言細緻又殘忍透骨。印象最深的是《拿督公》裡的這段:

「常常是這樣的:一群人被帶往樹林裡,有的還是婦女、幼童、青少年。大群士兵步槍指著,他們被令挖了個大坑,潮溼的紅土被剝開,湧出一股躁悶的水氣。他們被令緊挨著下跪,再被逐一以刺刀刺穿身體。 利刃穿過身軀血噴湧一刀兩刀三刀熱血濡濕上衣落葉黃土血從嘴角涌出逐一倒下被踹落土坑頭垂下身體交疊著身體。 良久,軍人散去後,正午的陽光照在土溝上,樹影漸次退縮到樹頭。屍堆裡有異動,蒼蠅紛飛,一只小手從屍體腋下伸了出來。更大的騷動,而後是黑色的頭,一臉的血污。小小的身體從大屍旁鑽出來。媽。爸。阿妹阿弟。他呼喊。他們一動也不動,歪躺著。他掙扎著鑽出半個身體。衣上都是血。疼。他發現身上破了幾個洞,以致幾乎站不起來。然後聽到微弱的呻吟。 阿妹。只見在父親屍體的另一邊有異動,半個頭勉強鑽出。他忍著痛,但一挪,血又涌出來了。她在喊痛。哥,她衰弱地啜泣。臉煞白。他挨近,摸索著尋找她的腋下,費力地要把她從父母之間拉出來。一拉,淚卻狂湧。只見大團蜷曲灰色的腸子從她腹腔裡滾了出來。 哥,救我,她哭著試圖捧著它們,但腸子很快又從指掌間溜下。 蒼蠅围圍了過來。 樹林裡上上下下都是鴉啼。有時是在河邊、橋上,屍體一個個“蓬”地被踹進流水洶涌的河裡。流向下游、河口,那裡有鱷魚在等待。」

合上書頁,老虎扒開墓穴叼走屍身的日本兵,死去的人活在夢裡。反復的意象隱匿在大蕉的雨林裡,做著一場溼潤、恐怖的幻夢。

漢語的魅力、短小精悍的文字,在這本地作家的筆下,被充分的表現。精妙的比喻層出不窮,充滿想象又深具造化之力,像一首長詩又像短篇集又是長篇。通讀下去,一篇篇零散且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卻能作為整體。

黃錦樹寫的雨建立的不是文字想象,而是反映大量的華人處境……

這本超推,馬來西亞華人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雨》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0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