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小屋
19 Dec
亨利·貝思頓《世界盡頭的小屋》
投稿者:阿琦
1926年,曾經從世界大戰前線歸來的作者貝思頓,在美國東北角的鱈魚角(Cape Cod)小屋居住一年,透過自然與孤獨生活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孤獨。
我最先愛上的,是他的小屋。
這間 6m x 4.8m 的小屋有兩個房間:一間臥室,一間與廚房相連的起居室。
“我有十扇窗戶。比較大的那個房間有七扇窗;兩扇朝東面對大海,兩扇朝西將沼澤地盡收眼底,兩扇朝南,還有大門上查看來客的小窗子……我的臥室則有三扇窗,一扇朝東,一扇朝西,還有一扇朝北面向紐賽燈塔。”
這座由貝思頓親自設計的小屋,既能遮風避雨,也能透過窗戶和木頭遮板控制光線;座落於沙丘之上,週邊盡是自然美景:大海、沙灘、沼澤、燈塔;飲用水取自鑽入沙丘深處的管井,每週兩次去外地採買食材。
這本書,盡是貝思頓在海邊生活一年的自然觀察記錄。
不管是候鳥、魚類、海浪等,還是天氣變化、季節更迭,貝思頓幾乎都是鉅細靡遺地描述。尤其是對鳥類的品種與習性的細膩觀察,更是讓人驚嘆。 “住在大自然裡讓人的感官變得敏銳,而獨居則會觸動感官的警覺性。” 我不禁在想,換作是我住在海邊一年,大概也無法對週邊的生態圈瞭如指掌吧。
然而比起自然觀察的文字記錄,我更喜歡的還是作者和小屋三公里外的鄰居:海岸巡防隊的互動。
巡防隊隊員每晚都會風雨不改地步行十一公里巡邏海灘,以看守海岸與來往船隻,並拯救各種船難。他們偶爾會在巡邏時來小屋短暫拜訪;貝思頓也會趁去巡防站投遞郵件時拜訪他們。最感動的是,每當天氣特別惡劣時,貝思頓就會在窗邊點燈和燒壺熱咖啡,招待隨時會來訪的隊員。
“我誠心誠意地認為,自己欠紐賽隊員們一分人情。沒有他們的關心和協助,沒有他們的熱情寬胎和持續的善意,我在此長住的實驗恐怕會過於孤獨且艱難。”
在被大自然包圍、並能盡情享受安靜的生活裡,我們還是會渴望與人的接觸。這是我讀過好幾本荒郊隱居的書後,察覺到的共同之處。也許大自然太浩大,獨居太久容易讓人察覺自己的渺小,進而需要其他人的互動來感受身而為人的獨特。
“待在室內的一年,是度過月曆上的一到十二月;住在大自然中的一年,則是一場重要儀式的完成。”
這是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貝思頓藉由海邊生活的一年,和大自然重新連結,也感受到生命的開闊。
我則透過這本書,細細地反省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我雖然會藉由郊遊、旅行來接觸大自然,但在大自然裡逗留的時間實在太短 --- 僅僅能將眼前的美景映入眼簾,卻無法感受到大自然中細緻的變化。所以我和大自然的關係,始終還停留在感官層面,無法提升至心靈層次。
但與此同時,自然其實無所不在。即使身處人口密集的城鎮,也終究會感受到天氣的變化、晝夜的交替、路邊植物的週期等。細心感受這些自然元素(而不是當作背景),那生活就不會只被千篇一律的行事歷左右,心靈自然也會更加豐盛。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喜歡阿琦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逛逛她的專頁哦: http://www.imbook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