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卡雷特《思辨的檢查》
『我常常做出後悔的決定,我完全沒有想到可以這樣做,我考慮不周結果搞砸了事情。 』
以上都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會遭遇的問題,小至生活雜事,大至國家大事,我們都因為缺少思辨能力而犯下錯誤。
世上沒有後悔藥,可是可以有補救的方式,本書作者卡雷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於 2004 年創辦了 HeadScratchers 公司,主要訓練商界人士如何使用思辨能力來做出更佳的選擇。
為什麼我們需要特別鍛煉思辨能力呢? 難道這不是由智商來決定的嗎?
思辨(critical thinking)並不是讓你更聰明的工具,而是優化你做決策的能力。所謂思辨就是有目的的思考,是為了達成一個決策的策略性思考模式。
我們的大腦會主動忽略我們認為不重要的訊息,並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重組訊息,創造獨屬我們自己的觀點。
例如韭菜股民們一窩蜂地搶購某股票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會忽略市場將下行的風險,即使客觀的資料顯示該股要完蛋了,股民缺乏思辨的決策將導致他們損失慘重。
要做好的決定,我們需要思辨。
書中描述了三個做決策的步驟。
1. 首先我們得理清情況,了解全面的資訊。先清空腦袋裡的既定印象,開始一步步地理清事物的定義。
例如我們想做一個投資的方案,那麼我們先確定各種相關的因素。例如投資回報率、週期、風險喜好、相關法律等等。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此一來我們不必一腦熱就開始行動。
搞清楚是什麼之後,還需要問自己 “然後呢?” “那又如何?”。這樣可以激發我們對問題的深度探討,而不是呆在淺層的思辨階段。
最後我們想像這個問題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將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檢測一番。
2. 接下來我們需要得出結論。結論是我們的看法,還不是做決策的時候。
結論是由五個因素組成的。這裡我想說,當我們匆匆做出結論的時候往往都是靈光一閃就說出結論,這樣的結論並不夠深入,且會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們先表達自己的觀察,再代入假設,然後加入自己的經驗,接下來以事實為輔,最後才加入自己的信念。
看起來很複雜對吧,我舉個例子。我觀察到這家福建面有很多人排隊(觀察),多人排隊的話應該好吃(假設),朋友告訴我確實好吃,他也吃過(經驗和事實),我自己也喜歡吃福建面(信念)。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這家福建面很好吃。
以上看起來就像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場景,可能各位看官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可是當你在做重要決策的時候,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慣性思維會繼續慣性代入,做出草率的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鍛煉思辨能力,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學習利用以上五個因素來形成自己的結論。
只用一個因素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困擾呢?我們來推演看看。
我觀察到這家福建面有很多人排隊(觀察):去吃了,結果發現原來只是在做活動而已,面不好吃。
多人排隊的話應該好吃(假設):去吃了,結果發現原來只是在做活動而已,面不好吃。
朋友告訴我確實好吃,他也吃過(經驗和事實):朋友口味和我不一樣,他的福建面是炒麵,不是福建蝦麵。
我自己也喜歡吃福建面(信念):並不代表這家面好吃。
3. 最後才是做決策。作者給出了十個做決策前的因素。這裡簡單地列舉一下。
1. 正面效益
2. 正面效益的可能性
3. 負面效益
4. 負面效益的可能性
5. 忽略小概率的負面可能性
6. 專注於可行性,可承擔的風險和成本
7. 可控性
8. 正面效益的必要性
9. 反轉性(黑天鵝事件)
10. 應對計劃
當我看到做決策的十大要素時,不免驚嘆,怪不得某些人士所做的決策如此切合要求,也不禁感嘆自己距離做出可靠的決策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熟練運用思辨能力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們活在需要不斷做出決策的世界裡,每個決策都一點一滴地影響你人生的走向。想要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讓生活少一些後悔,你應該閱讀這本書。
#BooKu
#品系
#星期二深夜專欄
#阿康師讀書
《思辨的檢查》訂購鏈接:https://bit.ly/2T5N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