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夠了解人性,所以成為敵人——阿德勒

數年前以阿德勒的理論作了一篇演講,今日再次重溫。阿德勒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創建者的故友,因反對弗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而開創了自身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阿德勒認為,人們所有的經驗必定與自己的生活形態,行為模式交互吻合。例如在山里居住和城裡生活都將帶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和行為模式。而我們現今的行為模式必然是目前的生活形態息息相關的。沉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哪一些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自己的內心模式是源自於什麼?

生命體的行動會刺激,推動,強化心靈活動。參與生活便是改變心靈的不二法門。我們藉由社會上的運作來成長或改變自己的心靈。人類身為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缺乏恰當的社會交流意味著心靈的缺失。在極端情況下,極度與世隔絕的人類將失去身為人類的智慧。

心靈活動有攻擊性和防禦性,這是為了保證生命長久生存下去,安穩發展。心靈崇倡變動,而變動的方向主要有攻擊或防禦。我們不是在攻擊就是在防禦,這是心靈的常態。認知到自身心靈的狀態,思考一下自己何時是攻擊性,何時在防禦,而背後的心理因素又是什麼呢?

心靈有追求目標的本能,這是適應環境的表現。所以心靈投射的現象,都有其目的性。發白日夢也是有目的性的,我們的心靈不存在沒有目的性的思考。即是種種過去唸,當下念,未來念,念念不絕。

結合了以上幾個心靈的基本規則,阿德勒意識到,在群體生活的人們將以群體的好壞來培養自身的心靈。我們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認同他人。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和他人比較之後,人們進而感受到不適感和不安全感,演化為自卑感。 Inferiority Complex 是阿德勒的中心思想之一。

人所有自主的行為,皆因自卑感而生,解決之道在於彌補缺陷。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對他人無法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那麼這個人的人格發展是不可能健全的。而如果有了過於強烈的認同感,那麼人將有強烈的依賴性。

例如給小孩子太少的愛,他將失去愛人的能力。如果給了太多的愛,那麼他將會用愛來綁架別人、溺愛他人或過於自我。嚴厲管教孩子的話,他們會認為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順利的,自己忍受苦難是應當的。 

在健全人格的建立過程中,阿德勒認為培養同理心、認同感和社會意識是重點。同理心是我們理解社會其他人的立場和感受,認同感加深與他人的鏈接,社會意識給予我們在社會中立足的能力。既然人類是群居生物,那麼人格的建立也應與社會有關聯。接下來才著重於個人的精神修養。
 
阿德勒的理論沒有辦法用一篇短文述盡,只能挑簡單的原理說說幾句。我們一生都在了解自己的路上,自身多一份覺知,前路變光明一些,也允許我們更接近世界的實相。

#BooKu
#品系
#星期二深夜專欄
#阿康師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