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作者:尚·方斯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

兒子(馬修·李卡德):分子生物學博士,師從諾貝爾獎大師,後放棄科學家生涯,移居喜馬拉雅山區,向西藏大師們學習。

父親(尚·方斯華·何維爾):法蘭西學院院士,哲學教授,著名政治評論家,其著作影響深遠。

我們很難再遇到這麼一對奇特的父子,雙方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而生命的機緣卻將一對父子分別導向不同的人生方向,當他們時隔二十年後再度對話,父子之間得以將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橋樑搭起,而我們也得以一探佛學和西方哲學的交界。

#科學和佛學的分別

兒子說,科學並沒有辦法解決困擾生命最根本的問題,縱然科技可以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提升生活質量,可是仍沒有辦法消除心理的痛苦,因為痛苦是無知的結果。科學本身不是為了解決形而上的問題,所以用科學來了解形而上無意義。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有缺陷的,本質上在這個有條件的世界只能得到智慧的滿足。科學所能滿足的是有局限。科學改變外在世界,佛法改變內在世界。

父親認為,現代的西方科學之所以沒有辦法更深入的解決生命上的問題是因為現代科學已經脫離哲學這一範疇。古代的科學是源自於哲學,而古代哲學是理論和實踐一體成型,古賢們透過觀察世間萬物,逐漸萃取出科學的基本理論,而現今的科學只是了無生機的原理,並沒有人性的一面。他還特地寫了一本諷刺現代哲學的書籍(Pourquoi Des Philosophes 1958)。

#佛法如何影響犯罪和戰爭

父親問,佛法能作為治理社會的方針嗎?是否有能力去面對社會的不公義?

兒子答,在面對衝突的時候,真正的敵人是想害人的心。非暴力不是任由他人欺負,而是不失去對人的愛和慈悲,不計代價來減輕他人的痛苦。制止犯罪是必要的,但不代表因為仇恨而復仇。

#佛教是否是虛無主義

父親問,佛法的空是什麼?是否佛法的結論是虛無的?

兒子答:佛法並不是虛無主義。當我們看不到事物真正的本性,我們會相信它們看起來的存在模式。佛法是帶領我們看透有相下的無相,佛法並沒有抱著摧毀一切的存在根基的意圖,一個不存在的自我不能被毀滅,可是可以認為自我不存在,續而離開自我所帶來的痛苦。消除自我並不是去往內在虛無,而是自由,從自我執著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至於學佛會不會變得無情無欲,變成純粹理性的生物,我們必須明白,當信仰結合理性時,便能防止理性變成一種純粹知識性的遊戲。

#佛教是什麼

父親問,佛教到底是宗教還是哲學?

兒子答,當西方人問佛法是哲學還是宗教的時候,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是西方人局限於自己的框架而得出的問題。

結論:
書中允許一個西方的哲學家和一個東方的佛教修行者進行深度對話,再加上雙方都是同宗同源的家人,可以最大化的免除了溝通上的文化和語言阻礙,這對於讀者來說是極大的幸運。我們一方面可以從西方人的角度看待佛教,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佛教修行者的角度看待西方世界。這一本書不單單是關於佛教,也涉及政治和哲學思維,囊括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並給予讀者們一個堪稱圓滿的答案。


#BooKu
#星期二深夜專欄
#阿康師讀書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訂購鏈接: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5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