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讀這本書已經有數年了,至今書中所言還是和現時社會有關聯,特此溫故知新一番。

所謂低慾望社會的概念是,無論物價如何變化,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年輕的購房者人數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買車、買房幾乎沒有興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從簡。

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出生於福岡縣北九州市若松區,以其發展的 3C 模型(或稱作戰略三角)而知名,被譽為「策略先生」。大前研一專長於跨國企業的市場策略、海外投資、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之規畫。常受邀於亞洲各國,從事國家重大投資開發計畫之評估。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及坦率直言的風格,不僅在國內、在全球各論壇中都獨樹一幟;此從其一系列的著述中可得知。
(以上簡介來自WIKI)

低慾望社會帶領我們思考日本經濟為何一蹶不振,而日本的年輕人為何越來越喪。第一棒就砸在了日本稅收政策上。他引用了 21 世紀資本論(Thomas Piketty),資本報酬率高於經濟成長,所以以錢滾錢的富人更富,所以應該強化對資產課稅,而非所得。但當政府對窮人保證多對富人徵所得稅時,這將降低富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既然已經交了這麼多稅,便沒有動力驅動社會進步。我個人認為對資產徵稅是可行,而其他富人具有社會責任感則太樂觀了一些。

於是作者觀察到了在社會不平均的氛圍下,年輕人不願意買房子,即便房貸率是 2%,也情願租屋。年輕人越來越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在看不到盡頭的征途中,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可是放棄一定很輕鬆。日本的便利店僅僅 500 日元(RM19)便可飽餐一頓 ,對比平均日薪為一萬日幣的收入,填腹足以。作者認為年輕人成長於泡沫時代,看見為工作忙而無生活質量的大人們,進而追求輕鬆生活,自我安慰貧窮而心滿足的意識 。我認為這樣對年輕人一概而論是有不公平的地方。現在的時代不比往日百業待興的盛景,我們現階段市場趨近飽和,僧多粥少,想努力卻沒有機會努力是常態。

作者接下來大力批評了安倍經濟學。譴責此類政府胡亂作為,造成市場不振。這一部分我就略過,我們看自己的國家也可以得到同樣結論就是。

那麼該怎麼處理呢?作者給出了 11 個方案。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是否合乎我們本身社會的需求。

1. 市中心大規模再開發,釋放金流,鼓勵貸款
2. 活用土地為發展
3. 造鎮計劃(參考矽谷)
4. 改造時,僅需一半以上的土地所有權人認同即可,然後強制執行
5. 鼓勵城區人假日到鄉間遊玩
6. 開發度假村
7. 開放漁港
8. 以優惠稅率和政策吸引富有人士來日
9. 開放移民
10. 轉向精緻農業
11. 教育改革

作者最後的結論是,臃腫的政府,無能的政權,會帶日本走向毀滅。

本書自 2016 年出版,我們回顧過去三年日本的經濟確實持續放緩中,國民收入並沒有大幅提升。對照大市來說,日本的表現並沒有大放光彩的地方。 (參考 https://www.focus-economics.com/countries/japan

一個經濟學家會專門寫了一本書來罵政府,一方面是政府需要督促,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日本現今社會的恨鐵不成鋼。年輕人的頹廢不完全是自身的弱點,也是整體大市的低迷造就。然而不代表我們就如此頹廢下去,儒家言,修身齊家治天下,欲成就便從自身修養開始。年輕人還有時間,厚積薄發,臥薪嘗膽,未嘗不可。緩緩累積自身優勢,總有抓住機會的一天。

套用蔡康永的一套話做結尾:15 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 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 “我不會耶”。 18 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 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 “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BooKu
#品系
#星期二深夜專欄
#阿康師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