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Your Cart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2010大崩壞
General
Publisher 商周文化
ISBN 9789866472305
Author 哈利.鄧特二世
Book Conditions Condition B
Pages 336
Publisher Date 2009/04/04
  • In Stock: 1
0 views
RM18.50
RM52.00
Ex Tax: RM18.50
内容介绍

被誉为「唯一未曾失准的经济预测学者」哈利‧邓特(Harry S. Dent, Jr.)最新力作
2008年,金融海啸袭卷全球,引发连串国际经济快速衰退危机,民间普遍对於未来景气信心不足。就在各国政府疲於采取各项救市措施,使得颓势略趋止缓的同时,国际知名长期经济趋势预测家哈利.邓特二世(Harry S. Dent, Jr.)表示,2009年将似「风雨前的宁静」,最快下半年将为下一波为期长久的景气寒冬揭开序幕。邓特表示:「我们这辈子会经历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经济萧条即将出现」。
哈利邓特在今年一月出版了他的最新预测《2010大崩坏》,除了占据纽约时报等畅销排行榜,许多各国经济预测单位更竞相引用。为何此次邓特的预测发表会引起各方关注呢?哈利.邓特二世被誉为最准确的长期趋势预测家,当所有预测家根据「长波理论」不约而同提出1990年将会经济大衰退之时,他便力排众议保证衰退不会发生;当2001年网路科技泡沫化,各界看坏全球景气,他也独陈2002、2003年将会出现一波荣景,事後证明邓特的预测都是准确的。而其预测准确的关键,在於他引用了各项人口统计的数据,以修正经济预测的技术周期上的盲点。
经济预测多会引用各种周期数据来交相分析,据邓特表示,股市、房市和商品市场泡沫,皆将在2009年起到达高点,且即将纷纷破灭;若再加诸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迁移,世代消费潮也将濒临泡沫破灭,两者形成「完美风暴」将引发更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全球经济和散户都将受到重创。
哈利·邓特的预测重点:
․萧条周期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景气寒冬和泡沫破灭,时间持续到2012年底至2013年中。
第二阶段是中期荣景,以及为期五年的反弹行情,从2012年中持续到2017年初。
第三阶段是景气再度趋缓,步入通货紧缩周期,从2017年中到2020年初,迟至2023年初。
․2009後半年景气可能出现短暂复甦。
․2010年到2020年至2023年间,经济循环周期进入淘汰期,将出现通货紧缩或经济萧条。
․在这个循环周期中,除了现金和优质评等债券以外的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股市和商品)将大幅贬值,传统的资产配置模型也将一败涂地,同时许多企业和银行也会破产倒闭。
․2009後半到2010年底,美股加速崩跌重创,这次修正可能持续到2012下半。
․亚洲和新兴市场的股市将在2010年出现崩盤情形。
․第三次世界大战(亚洲机率较高)可能在2020年代中期爆发。
․印度是这次革命最後阶段的主导国家。2030年代後可能超越中国;2060年代,在经济实力和军队实力上跟美国匹敌,甚至超越。
․下一波荣景将从2020年至2023年揭开序幕,持续到2035年至2036年,再下一波荣景大约在2052年到2069年。
․在这波大萧条後,下一波大萧条很可能发生在2060年代後期到2070年代,东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将因此受到重创。
三阶段式景气衰退波动,短期恐难复甦
从2008年到2023年,美国经济会步入寒冬或淘汰期,所有传统资产类别或多或少都将走跌,大多数资产配置模型都将一败涂地。在不景气时,风险的群聚现象对於这个时期造成最大冲击,因为在成长荣景期随著泡沫荣景出现的各种资产泡沫,在这个时期将陆续破灭。因此,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会在未来几年内出现重挫,尤其在2010年代前期的跌幅最深。
起初,资金最安全的避险天堂是现金等值物、优质评等债券,以及强势货币;而在2010後半年,即使以往具有避险特性的黄金都将出现重挫,大多数投资类别都出现较大幅度的衰退。
衰退或景气寒冬时期皆依据三阶段的进展:
第一阶段,泡沫荣景终於破灭,引发震惊,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都受到重创,尤其是泡沫荣景创造出的庞大债务和极高的槓杆效应,这时候就发生通货紧缩危机,银行和企业也纷纷破产。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三到五年(例如:1930年到1933年、日本在1990年到1992年的情况。这次周期可能发生在2008年到2010年,或2008年到2012年,或是2010年到2012年,或2010年到2014年)。
第二阶段,因为政府振兴经济方案发挥效力,以及股市第一次大崩盤时的超卖现象所致,景气和许多投资类别会出现反弹行情。通常,市场会持续三到五年的熊市反弹行情(例如:美国在1932年到1937年的情况、日本在1992年到1996年的情况。这次周期可能出现在2012年中到2017年中),届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将声称:不景气已经结束。
第三阶段,进入最後一波的衰退,相较下没那麼严重,此乃因为人口统计趋势和技术趋势持续走弱所致,通常持续三到五年(例如:美国在1937年到1942年的情况、日本在1997年到2003年的情况。眼前这个周期可能出现在2017年到2020年,或持续到2022年)。接著,景气和股市将蓄势待发,迎接下一波更全面性的人口统计荣景。
你可知道,每隔四十年因为世代消费趋势,股市和经济会出现一波高点,好比说:一九二九年、一九六八年,下一波高点或许出现在二○○九年?你可知道,每隔三十年,石油价格和商品价格会创新高,如同一九二○年、一九五一年和一九八○年发生的情况——而下一波的商品价格高点约在二○○九年年底?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跟你每年经历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情况很相似?既然这样,为什麼经济的自然循环会让你如此惊讶,而冬天会在十二月来临却不让你讶异?
人的一生同样有不同的时期,例如:童年时期、青少年期、成人期、中年危机、老年期和退休期,目前来看,这些时期预计有八十年的光景。你会随著年纪增长,在生活和投资上做出相称的改变。你可知道,经济也具备大约八十年一轮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可能跟你的生命周期大不相同,有时却会对你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现在就是经济的生命周期对人类生活影响甚巨的时刻之一!
经济学家们说:长期趋势不可预测,因为复杂度日渐增加,短期趋势比较容易预测。其实,这种想法根本大错特错!我们常常会看的一个论调:「经济学家怎麼说,你就背道而驰!」这种说法是有迹可循的。经济学家在预测上总是犯了一个大通病:人类倾向於做线性预测,但是现实生活和进步的发生却是以指数曲线周期上下起伏。经济学家受困於这项误解:他们所做的预测都是线性预测。所以当周期往同一方向发展时,他们大致可以做出正确预测,但却总是忽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冲击最大的周期发生什麼重大改变。因此,他们倾向於低估趋势上扬或下降的幅度——尤其在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化时更是如此。
预测的问题在於,周期太多、甚或多到无法计数。因此,预测的关键就是确认哪些周期最重要,发生在你想预测的那个等级。矛盾的是,复杂度愈高未必就表示愈无法预测。由於人类学习能力日渐复杂化,让人类得以不断进步,生活水准也愈来愈高,所以我们一直有办法预测更多事情。
股市、石油等期货价钱这两条走势都将在二○○九年交会!过去的几十年里股市,房地产和商品这三个巨大的泡沫已经蓬勃发展达到高潮,并开始同时下调。本书首先针对未来经济趋势将出现的激烈变动,提出一个扼要概述。在叙述驱动经济且最为重要的基本趋势後,将带领读者检视从长期到短期的周期等级,并说明作者在过去五到十年内新增的最重要周期。
接下来,作者将揭露不景气中的一线曙光。检视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全球趋势,这些趋势在全球不同地区出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并且探讨个人、企业和政府要继续幸存与蓬勃发展的策略,说明为什麼在即将来临的「景气寒冬」中,传统的资产配置会一败涂地。提供更适用於各阶段投资人与企业的特定策略,包括:个人及家庭在所有生活层面适用的策略。最後,检视政府及机构在被迫进行更彻底的组织重整,以及面对人口老化要兑现更多福利承诺之际,会面临哪些关键问题。

作者介绍

哈利.邓特二世(Harry S. Dent, Jr. 1950- )
被誉为最准确的长期经济趋势预测家的邓特,一开始在大学时便修习经济学,然而,在理解到经济学似乎无法预测或达到实用水准时,很快地就转攻财务与会计。大学毕业後,他在财星一百大企业工作过几年,负责财务与会计。後来,进入了哈佛商学院攻读MBA,专注於涵盖层面更广的策略问题。
哈佛时期,邓特学习了许多跟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知识,以及为每个个案分析找出最佳的分析与合理作法。後续他进入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担任策略顾问,在为一家知名轮胎公司设计需求预测模型时,确立了他以人口统计学著手,修正经济预测偏差的新科学。
当多数经济预测家大发1990年景气衰退警语的同时,他藉《荣景可期》一书独排众议,准确预测即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经济荣景,也因此让他成为最受瞩目的预测家,在同行中备受尊崇。
目前他是邓特基金会(H.S. Dent Foundation)总裁。创办邓特公司(H.S. Dent),发行《邓特预测》(HS Dent Forecast),并监管邓特财经顾问网(HS Dent Financial Advisors Network)。他同时也是创投创办人兼投资人,名闻遐迩的演说家。
重要著作:《大投资潮》(The Great Bubble Boom)、《未来十年好光景:投资人篇》(The Roaring 2000s Investo)、《未来十年好光景:如何累积财富及创造生活品味》(The Roaring 2000s)、《荣景可期》(The Great Boom Ahead)、《我们的预测能力》(Our Power to Pred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