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13 Jul

佐佐木典士《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投稿者:Kiki 可琦
【當疫情蔓延時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這次疫情讓人(不得不)決定簡單的生活。
如果像極簡主義作家佐佐木典士所說,311 大地震促成日本的極簡風潮,那這一次的疫情,多少讓人回歸思考人類活著最需要的是什麼。
能自由大口地呼吸、信任的眼神、牽牽手、溫暖的擁抱…..
值得玩味的是,前幾天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聞:
• iPhone 限購兩支
• 家樂福限購兩串衛生紙
兩者背後的動機不太一樣。
前者讓我好奇,這個時候需要兩支手機是幹嘛?朋友說,在家太無聊需要換手機……
那搶購衛生紙呢?有一種說法,因為疫情蔓延,不確定性太多,衛生紙至少讓人們還可以擁有最低的安全感和控制欲——能擠破頭買到真是太好了。
自認為跟極簡生活沾不上邊,頂多只是把東西用到壞了才會更換。不過極簡主義我們都不陌生,舉凡蘋果創辦人賈伯斯、Muji 都是極簡風的代言人。
最近剛好看了一位日本編輯佐佐木典士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身邊物品越少,人生愈幸福。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你是否覺得,東西已經買了很多,還是不能滿足?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習慣」到 「理所當然」到 「厭倦」的過程。每次購買一件新的衣服、新的家電,就是追求一個新的刺激,買回來看了十次又開始覺得好像沒有那麼喜歡了,刺激感不再,於是又想買新的東西。
消費背後究竟代表什麼?
善良、高尚的品德,很難表現出來,取代的是用物質表現自己。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提到,「物品」會變成你的「分身」,讓人誤以為「物品」就是「我」。然而,為了想獲得幸福而購物,卻只能給我們短暫的滿足。
有時候,想要和需要很難拿捏。在這個消費主義時代,所有的訊息都是刺激我們購物和消費。有趣的是,作者認為,物慾導致時間浪費。例如,一堆人大半夜去搶購實際上功能沒有太多差異的限量產品,一不小心粉絲暴動,最後要一堆人來善後,其實也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或者是,太多物品讓人花更多時間心力去打掃和整理房子,若降低物品的數量就能增加可支配的時間。還有,減少物品,減少夫妻吵架的時間。
記得自己有過一個可怕的經驗,去年台北有一次四級地震,半夜被搖到嚇醒躲在桌子底下。當天我就立刻把 28 吋行李箱從櫃子上拿下來,超怕它砸下來。後來又有一次地震發生在辦公室,天花板還掉下來,腦中突然閃過,我的護照叻? !只是後來沒事了,隨時逃難的心態和準備又忘到一乾二淨。
雖然書中提到的減物法則有點極端,比如丟掉別人送的東西、衣櫃也可當成電腦桌(我覺得我會被悶死……)但極簡主義沒有標準,不是擁有少過 100 樣物品的人就是極簡,多過 100 樣就不是極簡……
而是,符合以下兩個特質的人,就是極簡主義:
• 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
• 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減少物品數量的人
——————————————
投稿者:Kiki 可琦
她是:柔佛人,大學念過新聞系和社會心理學,喜歡喝咖啡、閱讀和寫作,歡迎大家到【美好生活咖啡館】交換意見。
個人網站:https://imkiki.com/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不定時分享讀後感推薦好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訂購鏈接:
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6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