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再怎麼微不足道,只要有一項長處就能在公司、社會立足!
30多歲的單身男子紙屋注意力渙散、缺乏自信,一事無成。他從小在優秀家人的陰影下長大、幾乎不被期待, 老大不小了還沒有像樣的工作經歷可言。
正當紙屋打算放棄自己、一輩子自怨自艾的時候,工作機會卻不可思議地降臨了!他總算通過筆試、面試,成為老牌製粉公司的員工。
然而,隸屬總務課的他,工作能力的欠佳,在公司被當作空氣般的存在。不但被業務部的大叔呼來喚去,還被心儀的同事榮倉小姐在部落格上大肆批評、奚落。
儘管處境艱難,紙屋卻越挫越勇,決定憑藉唯一的長處尋找自己能做的事。想靠寫作能力在公司立足的他堅信,有誠意的文字能打動人心。
果不其然,他拼命構思告知大家務必接受預防接種的通知函,真的勸動那些冥頑不靈的大叔去打針;他還撰寫書的內容大綱,説服不愛看書的大叔繳交讀書心得;不論是發想安全標語的事,還是將讀起來很痛苦的業務用的提案內容修潤成比較容易閲讀的文章,讓提案順利過關使新企劃得以實現,他藉此找到了自己在公司裡的定位。
直到第三任社長輝一郎召開會議,宣佈公司被併購的消息,由他擔下寫會議記錄的重責大任之時,被常務指示「刪除反對者的發言」,讓他陷入極大內心掙扎,是要昧著良心僞造文書、欺騙同事,只求明哲保身;還是力求文件內容的真實性?
最終,他用訣竅書寫真實。哪怕違背高層的命令,他也不能用謊言來書寫公司。否則,公司將會成爲一處充滿猜疑、不信任的場所。他不要這樣的事情發生。
舍弟是個正直的傢伙——他也不想辜負哥哥對他的期許。儘管榮倉小姐說,總有一天,一定會有人向常務舉發他篡改文書、篡改會議記錄這種事。
但他不後悔,他要盡可能地誠實書寫,因爲公司內部文件必須書寫真實。就像哥哥所言,公司本來就是爲了「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而存在——「自己想做的事就貫徹到底,但不能對誰都聽命行事……你要服從的人只有你自己。」
紙屋不屈服於壓力,也不怕被傷害,堅持書寫真正的公司。他也使計將一篇由榮倉小姐匿名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交給輝一郎當作演講稿,讓他得以聽見員工的真實心聲,也體悟到自己所做的公司被併購的決定帶給員工的衝擊。
同時,他自行編纂記錄著輝一郎就任社長到引退這兩年來的點點滴滴的新社史,讓員工們瞭解輝一郎一路走來的良苦用心,他不是無所作爲的。
誠如哥哥所説的,紙屋總有一天能凴自己的長處,對公司有所貢獻。他用真心誠意的文字書寫公司、書寫真實心聲,靠寫作能力改寫公司與自己的命運。
要知道,寫文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是始終要拼盡全力去書寫的,尤其是能感動人心的文章。就連擁有天賦才華的人寫東西時,指尖應該也是承載著身體的所有重量。我始終相信,文字真的擁有力量,可以讓人將情緒及感受好好釋放出來,還能喚起他人的共鳴。
功利主義掛帥的今日,逢迎諂媚的人比比皆是,反之人格高尚,操守正直的人卻少之又少,而日本小説家朱野歸子著作的職場勵志小說《逆風寫手:改寫公司的每一天》裡的男主角那憨厚正直的個性,讓人看了不禁要贊揚他「傻得好可愛 」。
正直的人心中有一條底綫,不管到了什麽年紀、經歷過什麽事情,都不會喪失己身原則。與正直的人在一起,能始終踏實安心。正直雖然不能直接給人帶來財富,但我相信它能讓人走得更遠。
竭盡全力卻事與願違,期待被認同的希望總是落空,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自卑的紙屋。即使感到前途茫茫,仍然執拗地認真改寫每一天的你, 一定能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逆風寫手》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71122
陳曉芬
讀後感分享
保羅•喬爾達諾《新冠時代的我們》 “數日子,獲得一顆智慧的心。不允許所有的痛苦白白度過” 本書是在2020年3月左右,來不及印刷,裝訂與發行,它就先以電子書的形式在意大利(作者是意大利人)、西班牙和英國推出,20天后,紙版書也匆匆地上市了。 雖然是一本小書,但是它寫的,都可以讓我們找到共鳴。隔離措施;每個人的人生時間表被打亂;看著每一天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甚至還會留意多少人是重症的情況下過著生活。作者開篇用了好多個“我不願意忘記”的說辭來作為一個開端。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挑戰,而處在一個與無形敵人的抗戰中的我們,有什麼事情是“不願意”被忘記的嗎?還是,沒有什麼是你“不願意忘記”的? 這種焦慮、這種在家隔離、或者封城下的我們,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還是我們都白白度過了這些日子?數算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知不覺,就一年多,還是每一天的你,這一年的你,能夠馬上也作出轉型,讓自己哪怕在家也可以有著無限的進步呢? 中小企業面對轉型,因為他們若是抗拒,或就無法生存;而我們這些布衣,若不轉型,是否會餓死,這個答案似乎不是一桿子打翻所有的人,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是否墮落下去了?作者說“目前疫情引發的一些思考仍將有效。因為我們面對的並非偶然事件,也不是一種懲罰。它絕非新生事物:它過去發生過,今後也還會發生。”所以啊,你“思考”了嗎?你知道這一年多來,你對自己可以怎麼轉型嗎? 我們一直很希望,能夠回到本來的正常生活狀態。對於防疫的一切,甚至開始出現逐漸疲勞的現象,可是這一切又不被容許。 “思考正常狀態阻止我們思考的事情:我們是如何走到了這種境地,以及我們希望如何恢復正常的生活。” 人們要是不自律,不合作,不配合,再多的措施,是否有效?而我們的各種產能、效率,是否也是讓我們走到了“這種境地”?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當然另一個方面,我們要如何恢復正常的生活,而疫情后的時代,什麼才是“正常”的?如果我們現階段,只是一味地希望趕快可以結束這一切,回到原先的生活,那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會面對什麼挑戰?似乎這樣的希望,這樣的焦慮,是一種阻礙我們去思考重新建築的未來。本來存有風險的行業,現在或許面對更大風險;本來存有熱門度高的行業,現在或許面對自動化的可能;本來學校是個理所當然存在的地方,現在他卻是一個沒有學生的空城。在這樣的催化下,我們所謂的“正常”,還會是我們所認識的“正常”嗎? 或許,一切的變化,正在非常快速地變化。或許就是一個無形地快速變化。當未來大部分的行業都可以做到無人接觸的時候,那麼此時的你,可以為自己做什麼準備呢?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柳潔 3,002 觀看
留佩萱《童年會傷人》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父母用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對待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這是他們僅知的教育方法,用唯一熟悉的方式養孩子,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後只能用有限的能力教育下一代。家長的控制與干預會影響孩子自我批判程度,當家長高度介入孩子的生活時,無形間傳遞的訊息就是:「不管怎麼做,你都不夠好。」孩子變得害怕犯錯,得到焦慮和憂鬱症的機率也會比率上較高。這本書是作者所研究的層面來寫,雖然有著諸多故事,但也融入許多作者的觀察及研究,很適合各年齡層的人來閱讀。尤其裡面闡述一個道理:「父母會不經意的複製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下一代,畢竟,那是我們最熟悉的教養方式。」我們上一代很多都是「權威式父母」會以惡性壓力來控制小孩,羞辱、打罵、貶低等等的語言暴力和父母的長期忽視亦是如此,導致很多時候小孩子會抗拒父母的教養,但其實這也是父母的父母帶給他們的教養。很多所謂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是通過父母說了算,基本上沒有任何依據,就直接將父母的價值觀移植到小孩身上。而且父母本身的情緒和行為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童年經歷會直接影響「不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比較容易有情緒調節上的困難。所以小孩的很多言語行為就是完全複製他的父母親,或者照顧他的人的模式。畢竟家庭是小孩第一個接觸到的小型社會,也是他第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這是一定的道理。–視察過去自己的成長經驗,檢視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模式,並不是為了反抗父母,而是為了給自己下一代更好的教育模式。看著這本書,發現原生家庭的童年影響會隨著過程慢慢成長,影響你後天的人格、你的情緒管理,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期盼和處理。最可怕的是,有時候回想起卻發現有一部分需要厘清的地方,當時覺得沒甚麼的事情現在回想其實有很多因素在裡面。–書中一再提起「理解過去」就能改變未來。當自己醒悟到這件事時,就能切斷自己不認同的那塊教養模式。找出原因,然後擁抱自己的傷痕,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問題。但也要擁抱了那些傷害子女不自知的父母,因為這些父母過去也曾被如此傷害過。但是帶著原生家庭傷痛的我們,要該如何治療自己的內在創傷?這本書其實沒有全面地教導人們該如何去解決童年經歷的方法,而是一再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方式就是複製他們父母的教養模式」。看的同時會被痛苦的回憶牽絆,因為有太多隱形的傷害通常都會被我們不自覺的忽略掉,當你回頭看看這一成長的過程,也只有在長大後才能慢慢學會去找出來……並治癒它。推薦這本書給還沒當父母的人,先處理創傷,再結婚生小孩會好很多,學習如何諒解自己的父母;給準備當父母的人,可以開始學習怎麼營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家庭模式;已經當父母的人,這本會讓你意識到父母給予你的各種形式和教育方式會如何印刻在你的身上或你的小孩身上,讓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不要讓過往繼續傷害自己,這一輩子還是可以重生過幸福的生活。——————————————投稿者:淑卿臉書專頁:SC TanInstagram 專頁:@c_books28#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童年會傷人》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91120 淑卿 3,400 觀看
小野寺史宜《小黃女運將》 「好好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選好後,又用心走在這條路上。」 這是二十三歲的夏子對待自己工作的態度。她是社會新鮮人,因爲喜歡開車,甫畢業就成爲女性計程車駕駛,通俗的説法就是——小黃運將。 喜歡開車不是原因之一,她曾看到一則女子夜歸遇襲的新聞,希望女性乘客能夠安心搭車,才立志成爲計程車司機。 工作期間,夏子遇過好幾次被搭訕;遇過女搭客說讓她無言以對的話:大夜班開計程車,還不如去當酒家女。意思是,既然都要賺辛苦錢,不如選擇可以賺更多錢的工作,或「女性不適合當計程車司機」這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 夏子也遇過三十歲的美女乘客搭霸王車。因爲彼此一路上愉快地聊天,所以對對方沒有戒心。當對方臨下車前表示錢帶不夠,夏子沒有要求對方留下抵押品比如手機或身分證,結果對方真的落跑了。令她很錯愕的是——被女人騙,被女人利用,被她立誓要保護的女人耍得團團轉。 夏子也遇過聲稱是演員的男乘客,在半夜十二點要夏子開車送他到空無一人的小學後門的地方。下車前突然對夏子上演了一場搶劫的戲碼,然後再對她說是開玩笑的,就想要嚇嚇她,也想要試試自己的演技好不好。 當夏子把發生的事告訴同事姬野,對方聽後說:恐怕不是開玩笑。雖搞不清楚真假,但這是女駕駛很大可能會遇到的危險。 不過,夏子還是堅持在自己所選擇的路。就像她曾經遇過酒醉的乘客,當她問對方還好嗎?對方回答:「不好,不過不要緊。」人活在世上,注定會遇到許多「不好,不過不要緊」的情況。 小黃運將的上班時間不規律,母親甚至她自己,也疑慮過是否嫁得出去?由離婚的父母撮成的相親對象,是當高中老師的父親的前學生,目前是一名公務員的鈴央。 夏子對他的第一印像比想像中還要來得好。兩人相處愉快,當夏子對他傾訴遇到有人搭霸王車的事,鈴央忍不住開始思考,擔心她未來還會遇到其他的壞事。因爲想和夏子認真交往,希望之後能夠跟她結婚。於是希望夏子能夠辭掉計程車司機的工作。 夏子自己也想,假如不當計程車司機,她要做什麽? 儘管父母個性不合,當年個性柔軟的母親執意工作,個性冷硬的父親雖然沒有強迫母親辭職,但卻會指責母親在家事、育兒上的缺失,導致彼此的鴻溝日漸加深,後來離婚。但是有一點,他們是很相似的。 父親一直不去考教務主任考試,始終是普通老師;母親拒絕去當人才培訓經理,選擇繼續當門市銷售員,他們都只想要待在第一線。夏子何嘗不也一樣? 她思前想後,覺得自己只想要待在第一線,開車在地球表面上全力奔馳。只要有心,她可以一直工作到七十歲。 夏子總是冷靜,面對出軌的前男友,沒有大吵大鬧,只是和平分手,然後回到朋友關係。當前男友工作失意之時,她卻已是堂堂正正的社會人士,認真地在工作,讓前男友由衷地佩服。面對鈴央,她依舊是那個冷靜判斷的女孩,她不會聽從別人的安排辭職,所以選擇與鈴央分手。 與感情疏離的父親和解後,父親都贊揚她很了不起,因爲她「好好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選好後,又用心走在這條路上。」 對待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要像日本小說家小野寺史宜的《小黃女運將》裡的夏子這樣,無論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輕易改變自己決定的目標,也勇敢打破性別藩籬,從事被認為「因為是女性,所以不適合」的計程車駕駛,堅持走下去。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小黃女運將》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60123 陳曉芬 981 觀看
劉墉《把話說到心窩裡1&2》 正常人有嘴、能說;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話。 孩堤時期不會說話=童言無忌;少年時期不會說話=誠實耿直;但若成年之後仍舊不會說話,妳可能很難生存,或是怎麽死也不知道。 說話這個平凡普通的動作看似簡單,背後其實隱藏了很大的學問。說話,除了得看對象、看場合,還得註意用詞、語氣、語序……說錯話的後果可大可小,要麽引來哄堂大笑,要麽壹下子得罪許多人,要麽深得人心,要麽傷人於無形。 第壹本書,教妳壞話好說、狠話柔說、重話輕說、急話緩說、長話短說;第二本書,教妳把話正著說、反著說、托人說、自己說、搶著說、快快說、換句話說,把話好好地傳達給對方,甚至把話說到對方心窩裏。 作者用實例讓讀者壹看就能明白,也強調了壹些需要註意的事項,同時,其詼諧的筆調絕對讓妳願意壹看再看! 當然,看了這兩本書,並不代表妳已掌握了說話的技巧——妳還得試著將之實踐。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不定時分享讀後感推薦好書 《把話說到心窩裏1》訂購鏈接:https://www.got1shop.com/goods.php?id=58028 《把話說到心窩裏2》訂購鏈接:https://www.got1shop.com/goods.php?id=63946 芷芸 3,220 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