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閱讀《拼教養》後,我喜歡上這類和母職議題相關的社會書籍。
這類作品皆由專業的社會學者長期追踪訪談某個群體,再進行資料分析和撰寫成論文。它有條理的客觀分析,往往讓我以更宏觀的視角、更深層的脈絡去看待某個議題,而不再局限於小我的觀點裡。但也因為資料多信息量大,不容易讀就是了。
作者曾在2007年採訪一群美國白人的菁英媽媽為了家庭離開職場的原因,並出版了 “Opting Out?”。 2009年,作者再追踪同一批媽媽回歸職場的過程,並總結於“Opting Back In”(《菁英媽媽想上班》)。
這群菁英媽媽,皆是出生於中上階級,畢業自美國各大名校,並曾在職場上達到顯著的專業成就(高薪、高職)。平步青雲的職場,卻在孩子接二連三出生後陷入危機,讓她們決定暫時中斷事業回歸家庭。
這個決定看似一種中產階級的特權,一種個人偏好,背後其實是無奈:
第一,為了能好好照顧家庭,以支援菁英丈夫拼搏事業,並維持家庭階級與地位。
第二,她們的工作本質(金融業、法律工作等),需要超時加班與頻密出差,容不下彈性。
回歸家庭的菁英媽媽,將才華與精力轉移至密集母職:為孩子規劃學習與活動、在學校或社區擔任志工,甚至是照顧家庭中的老人,並讓丈夫毫無(家庭的)後顧之憂全力打拼事業。同時間,她們也有機會建立更健康及有意義的生活品質,並進行自我探索。
這群菁英媽媽一直都有回歸職場的念頭。雖然大部分媽媽都在孩子進大學後順利展開第二人生,但往往已偏離原先的專業(還有曾經的優渥薪金福利),而回歸過程也是各種曲折迂迴。
重返職場分成兩部分:
第一:家庭優先。
菁英媽媽們一開始會選擇“零工經濟”,在原先的專業領域裡尋求兼職、自由接案、WFH的工作。這些工作薪水不高、工時不長,但卻擁有高度彈性來兼顧家庭與年紀尚小的孩子。
第二:職業生涯重啟
這時候孩子已就讀中學或大學,即將邁入空巢期的菁英媽媽開始尋求全職上班。然而這段全職媽媽的生涯卻重塑她們的職業價值觀和興趣,讓她們偏向尋找有意義、有樂趣且能施展才華的工作。
“哪些事情是我真正想做的、想關心的和感興趣的?”
於是她們大多進入以女性為主的職業:教育、公益等。不管是薪水、福利、工作保障等,都已和原先(男性主導)的專業職場大相徑庭。
整本書讀下來,看似菁英媽媽回歸家庭與重返職場的奮鬥故事,但實質上是表達社會體系裡不友善的職場文化與性別不平等。在男性主導的菁英職場,員工都被指望能長時間並全心投入工作。女性一開始還能與男性並駕齊驅,卻在生育後因為得兼顧家庭(照顧孩子和支援丈夫),不得不在職場上暫緩腳步。
這些菁英女性在重歸職場時,不再考慮無法彈性工作的前雇主;但另一方面卻也充滿自信地認為:當初若沒放棄原有工作,後來必會節節高升。
“男性的職業軌跡往往是一條直線、持續發展;而女性的工作軌道往往因為照顧需求而充滿曲折、脫鉤與中斷。”
另一邊廂,本來是因為特權階級而得以擁有專業成就、性別平等、經濟自主等利益的女性,卻反因自身階級而陷入傳統家庭的男女分工,形成特權者的矛盾。而若這群最有條件與機會的特權者都在兼顧家庭與工作之間掙扎摸索,其他普通階級女性的處境更是值得探討與關懷。
書封上寫著:別想讓女性適合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世界適應女性。
世界日新月異,但生育年齡的限制始終捆綁著想當媽媽的女性。所有願意在黃金歲月緩步投入育兒的媽媽,都值得被寬容相待。
衷心希望每個媽媽,不管是選擇繼續追逐事業巔峰,或是選擇親自陪伴孩子長大,或是兩者兼具,都是出自內心的選擇,而不是妥協於公共政策的不完善、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傳統的性別偏見的權宜之計。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菁英媽媽想上班》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60123
喜歡阿琦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逛逛她的專頁哦: http://www.imbookqi.com/
阿琦
讀後感分享
莎拉·布萊克里卡萊、大衛·雷斯利·強森《血紅帽》 「妳的眼睛好大,奶奶。亅「這樣才能看清楚妳啊,親愛的」 「妳的耳朵也好大,奶奶。亅「這樣才能聽清楚妳啊,親愛的」 「妳的牙齒也好大,奶奶。」「這樣才容易吃掉妳啊,親愛的」 這是你我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小紅帽》的故事情節,大野狼到林中小屋把小紅帽的奶奶吃了。後來牠偽裝成奶奶,等小紅帽來找奶奶時,狼一口把她吃掉了。一位獵人路過,把兩人從狼肚救出來。 美國作家莎拉.布萊克裡-卡萊和劇作家大衛.雷斯利.強森合著的《血紅帽》,是以《小紅帽》的故事為原型,講述披著紅色斗篷的少女薇樂麗和伐木工人彼得以及家族在戴格角鎮上聲名顯赫的亨利發展出的三角戀情,也是薇樂麗和村民一起對抗邪惡狼人的故事。 十七歲的薇樂麗,一直穿著祖母給她的一件美麗的亮紅色斗篷,因為在紅色斗篷之中有一種安全感。那紅,彷彿來自遠方,是夢幻中的紅,彷彿是在海另一端的紅,戴格角從來沒有見過的紅,不屬於這個地方的紅。是祖母為了她的婚禮做的,她的父母將她許配給亨利,但她情系彼得。 彼得在薇樂麗七歲那年,與被村民喊:「騙子!流氓!小偷!」的父親匆忙逃出戴格角村。他們的馬被暴徒和他們手上的火炬嚇到,害怕地抬起前腳,不巧,亨利的母親被踢到,這起不幸意外讓彼得成了村民口中的殺人犯。 薇樂麗重見彼得已是十年後,正是血月回來的那一天,狼人之夜。血月,紅色星體和月亮每十三年相交一次。這是狼人繁衍下一代的唯一時段。血月的那一週,狼人只要咬一口,就能將詛咒傳給別人。也是那一夜,她失去了摯愛的姐姐露西,她在麥田命喪狼爪。 彼得在知道薇樂麗已許配給亨利,希望能帶她逃離家園。此時,三聲教堂的鐘聲響徹空中,村子裡有人死了。第四聲鐘響打破了寂靜,只代表一件事:狼人襲擊。薇樂麗聽到這幾聲鐘,心底知道,命運將永遠改變──她永遠失去了姐姐。 村裡世世代代的傳統,每逢滿月都會為狼人獻上牲祭。如今大家人心惶惶,因為獵狼大師說出一件震撼的消息:狼人就混雜在村民之間,而且每個人都有嫌疑!與此同時,大家發現薇樂麗是唯一聽得到狼人呼喚的人。而狼人說,跟牠走,否則她所愛的人,將一一消失…… 薇樂麗一直都知道這一刻總會到來,遲早要面對這一天。她七歲那年,一個人在黑壓壓的森林中,驚愕地站著,被一雙野蠻的眼睛嚇得無法動彈。是狼人在註視著她。 狼人知道她曾經殺生。她和彼得七歲時一起設下陷阱抓兔。當她用一把彼得偷來的刀劃過兔脖子,血從兔脖子湧出。她下刀不夠深,究竟是想饒牠一命,還是想延長牠的痛苦?她從來就不想知道答案。是她還是彼得先慫恿對方來殺動物的?狼人。彼得。有可能嗎?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在彼得回來以後,這些是巧合嗎? 狼人現身,獵狼大師認為狼人要的人是薇樂麗,為保全村人的生命,要獻出薇樂麗作為人祭,村民紛紛挺身而出,圍成人牆保護了薇樂麗,亨利也一直以自己的性命來保護著她。 惟,她由始至終深愛著彼得。故事最後,薇樂麗隱隱感覺奶奶會出事而跑去奶奶家。途中,發現一直在後跟蹤著她的彼得。不管他是誰,她已經不在乎。如果他是狼人,她也願意成為他的一部分。故事終結,感覺是個沒結局的故事?其實還有番外篇。 劇透──事實是,真正的狼人是薇樂麗的父親。為了讓女兒們有正常的童年,他過著雙面人生,躲藏在平凡的面目之中,低調地過活。但沒人看得起他,連妻子也是。於是,他決定帶兩名女兒一起走,過新生活。本想在月圓之夜,先將大女兒變成狼人。 擁有狼人之血的後裔聽得到狼人的語言,但父親發現露西聽不懂他的話,才發覺露西不是他的親生女兒,一氣之下咬死露西。牠想帶走薇樂麗,但她不願意變成狼人,最後和趕至的彼得聯手殺死了父親。彼得被咬一口,注定受到詛咒。在他學會控制自己力量之前,他明白薇樂麗和他在一起並不安全,而薇樂麗願意等他回來,等待狼人。 此書是暗黑驚悚片《血紅帽》的導演凱薩琳.哈德薇克體認到,電影不足呈現角色與背景的複雜性,想要用小說方式,完整探索戴格角村的情感交織,而找莎拉.布萊克裡-卡萊寫出。據悉,該片子2011年上映後即遭惡評,因為完全顛覆傳統童話劇情,人們對童話被改編至此無法接受。 如果你同樣無法接受,且可當作或苦澀,或甜蜜,或淒美動人的浪漫愛情故事閱讀。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血紅帽》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280521 陳曉芬 3,918 觀看
張愛玲《紅樓夢魘》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張愛玲的研究對象與角度。 在<紅樓夢未完>一文中,張愛玲先是從續書第九十二回,賈寶玉稱巧姐兒為“妞妞”一細節切入,推斷續書非曹公手筆,進而提出十二金釵有否纏足的問題,又從人物服飾與扮相來推斷人物的滿漢身份。張愛玲也對照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的風格特點來推測續書者應是滿人(或極認可滿人身份的漢人),對曹家家事頗為熟悉,善於授課教學,但不熟讀前八十回,以至不少細節前後矛盾。 對於這一點,我基本是極為同意的。但凡認真讀完百廿回的應該也都看得出後四十回對比前八十回的虛弱乏力,比如忽然增多的授課講書情節就與前八十回的風格截然不同。其中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還包括第九十二回寶玉說辦消寒會的老規矩(前八十回不曾提起)、多回眉批提起的茜雪與小紅的獄神廟故事、死而復生的柳五兒、襲人的原名、彩雲和彩霞是否為同一人…… 全書最有趣,也最易讀的是高鶚與女伶畹君的愛情八卦及高鶚對襲人形象的改寫。高鶚的詩稿多番提及自己曾經有個妾,對他用情頗深,但後來卻又離他而去。張愛玲以此推論襲人與寶玉的關係在高鶚看來有點觸目驚心,導致他不太喜歡襲人,整理書稿的時候才會對襲人加以改寫,以致後世對襲人多有負面想法。 襲人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喜歡她的說她與人為善,大方得體,對王夫人和寶玉非常忠心;不喜歡她的則認為她城府深,巴結王夫人,為成為姨娘而處心積慮地排除異己(栽培麝月、秋紋、碧痕,陷害晴雯和芳官)。其實世事從來就不是誰對誰錯那麼簡單,襲人是有野心,但有野心並不是罪過。說到底,誰不想過上好日子?誰又敢說晴雯和芳官沒有過失?身為主子的寶玉又完全沒有責任嗎? 而全書最令人眼花繚亂的就是各抄本和各批文的交錯對照。張愛玲引用最多的是《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張在書中稱之為“全抄本”。據她分析,這一抄本雖缺乏系統性,但有些內容卻更早於最早的“甲戌本”,進而推論出曹雪芹的創作《紅樓夢》的章回次序、多次改稿的原因與變遷、造成各抄本異文的原因等等。 我對各抄本並不十分熟悉,也是近年才開始研讀脂評本,所以反反复复邊整理邊閱讀才勉強理出個大概。個人認為她對元春、迎春、惜春、金釧兒和晴雯的角色塑造過程的推論是挺合理的,從中再分析曹雪芹的創作過程也非常符合我想像中小說家的思維。 紅學研究大致分為索隱派和考據派。我不是紅學研究者,只是個純粹的“小說派”。因此於我而言這兩個派係都各有其合理與不合理之處,尤其索隱派的不少論點更是令人捉不著頭腦。但《紅樓夢魘》不隸屬任何派系。它就像是張愛玲作為一名資深紅迷的閱讀筆記,充分展現了她對《紅樓夢》的熱愛與尊崇,還有她身為一名優秀小說家的專業素養。我從中學會了不少研讀小說的技巧與態度一一多舉證、多疑問、多思考、且不讓個人喜惡凌駕於原著邏輯,而她對文學的認真與堅持也正正就是後生如我最需要學習和磨練的。對《紅樓夢》感興趣的、對研究小說創作感興趣的,這是一本會讀得十分過癮的書。 我愛《紅樓夢》。這份愛導致我極憎惡那些打著紅學研究的旗號來博眼球的人,也恨遺失了“五六稿”的那位借閱者。但換個角度想,也許就是因為這一“遺失”,後人才會對《紅樓夢》產生那麼多好奇,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曹公那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容我引用小說第廿二回畸笏叟的批語為此恨一哭一一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笏叟。”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紅樓夢魘》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31121 周嘉珉 2,448 觀看
藤本樹《再見繪梨》 藤本樹,一個把自己的電影清單放在自己漫畫末尾的漫畫家。 一開始認識這名作者是通過他的人氣作品 ,《電鋸人》和《炎拳》。第一次看到他的短篇作品《暮然回首》是21年在隔離院看到的,這篇讀後感的稿子寫的是繼《暮然回首》後新一部短篇作品——《再見繪梨》。如果要用一句話闡述這本書的作者,我會說是,一位拿著攝影機繪畫的作者。這部更凸顯他這方面的特性:晃動的鳥瞰鏡頭、主角鏡頭前的獨白、角色用生活記事的方式來拍攝記錄。看過最類似的作品還是在去年年尾用偽紀錄片拍攝的《咒》。 記得以前比較不習慣看黑白漫畫,它少了彩色漫畫的色澤、光感與色彩,但近期隨著看過的日漫逐漸越來越多,開始喜歡上這種故事的呈現方式,使用更簡約的畫面和顏色,轉向於注重在故事對構造和各種設定上的創立,甚至有些情景色彩在這裡是一種多餘的成分。這部作品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利用了很多電影中的鏡頭語言來表達出氛圍與角色的心理活動。他的作品中常常會有一些連續靜態的分鏡來製造出故事中的氛圍。我覺得其中最顯著的是作者會利用角色們的一個眼神,表情來帶動故事中的氛圍。這種方式當然不難在其他作品中發現,但我認為在這部作品中這種方式所帶來的劇情張力是獨一無二的。 這是一部開放式理解的作品,看過大多數關於這部作品的評論,大部分都是看不懂以及過於抽象,以下分享個人觀點(劇透)。 這是一部電影或一個人重塑一個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三部電影:媽媽最後的時光、繪梨最後的時光和我最後的時光。 第一部:媽媽最後的時光對主角憂太來說是第一個打擊,他在最後一刻也不願拍下母親的死。甚至在故事中期看到爸爸拍下媽媽最後一刻時媽媽表示了對憂太的失望。 第二部:憂太因周圍的人對他的電影冷落譏諷,腦子一股熱要去跳樓自殺。這時繪梨出現了,拉了他一把,誇讚他的電影,幫助他創作一部新電影。 第三部:因生活的壓力,家人的逝去,主角變得頹廢。來到曾經與繪梨構思作品的大樓中打算一死了之,但還是再一次被繪梨拉了一把,以再見為結尾。 我覺得繪梨既存在也不存在,或者說故事中的繪梨只是憂太的意志借現實中的繪梨作為一個想像的參照物,推動自己繼續前進下去的動力,並在生活中尋找著活下去的藉口。就算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與現實搭不上邊的百年吸血鬼也好,為人生這部電影繼續加入一點奇幻元素也罷,讓那些不堪入目的過去統統爆炸吧。 再加一段我覺得書中有意思的話: “每次我都能夠見到你,即便我數次忘了你,但我又能數次想起你,這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嗎?” 【倘若我們兩人如同燦爛輝煌的電影般重新相遇,你想要怎麼做,一切都簡單易懂,今日即是昨天的接續。 】 —《lady》米津玄師 【第二週徵稿進行中(1-4-2023 至 7-4-2023) 作品將於(8-4-2023 至 14-4-2023)刊登】 投稿鏈接:https://bookumy.com/first-year-anniversary/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 《再見繪梨》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504232 burmeisteri 721 觀看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 “為什麼原本通情達理的人,一遇上跟黑人扯上關係的事情,就完全喪失了理智?” 知更鳥是指善良無害的人,它們只會給人們帶來美妙的歌唱。湯姆是知更鳥,被對黑人的偏見殺死。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十分低下。黑人湯姆被誣陷犯上強姦罪,儘管證據漏洞百出、矛盾從從,真相已經被赤裸裸地擺在人們面前,偏見卻猶如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使人們對真相視而不見。湯姆最終仍被判定為有罪。可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對梅科姆小鎮的人們而言,作為一名黑人就是原罪。 斯庫特一家的鄰居——阿瑟•拉德利也是知更鳥,只因年少做了件錯事,從此遭鎮上人們妖魔化,被稱成怪人。但不論是給傑姆縫褲子、給傑姆兩兄妹送禮物、在火災時給斯庫特送毯子,抑或是救傑姆和斯庫特免於鮑勃·尤厄爾毒手,阿瑟的種種行為都顯示了阿瑟其實有著一顆非常善良、美好、可愛的心。所以即使律師阿迪克斯有能力讓阿瑟證明自己的清白,也終究是妥協,將惡人鮑勃的死因歸為誤殺自己。因為對於早已習慣隱居的阿瑟而言,破壞他的安寧,讓他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也如殺死一隻知更鳥。 感人的是雖身處對黑人懷有極度偏見的大環境,也還是有人能跨越偏見這座大山,看清可笑的謊言,去為無辜的知更鳥叫冤。如阿迪克斯,如鄰居莫迪小姐,如娶了黑人的多爾夫斯·雷蒙德先生,如湯姆的主顧林克·迪斯先生。 “總不能因為過去這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阿迪克斯說。 書中最喜歡的角色是斯庫特的爸爸,阿迪克斯。他溫柔、慈悲、勇敢、充滿智慧。 “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阿迪克斯說,“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斯庫特,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就會發現。” 願我們都不被偏見蒙蔽雙眼。 【第四週徵稿進行中(15-4-2023 至 21-4-2023) 作品將於(22-4-2023 至 28-4-2023)刊登】 投稿鏈接:https://bookumy.com/first-year-anniversary/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 《殺死一隻知更鳥》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41121 匿名 672 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