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選好後,又用心走在這條路上。」
這是二十三歲的夏子對待自己工作的態度。她是社會新鮮人,因爲喜歡開車,甫畢業就成爲女性計程車駕駛,通俗的説法就是——小黃運將。
喜歡開車不是原因之一,她曾看到一則女子夜歸遇襲的新聞,希望女性乘客能夠安心搭車,才立志成爲計程車司機。
工作期間,夏子遇過好幾次被搭訕;遇過女搭客說讓她無言以對的話:大夜班開計程車,還不如去當酒家女。意思是,既然都要賺辛苦錢,不如選擇可以賺更多錢的工作,或「女性不適合當計程車司機」這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
夏子也遇過三十歲的美女乘客搭霸王車。因爲彼此一路上愉快地聊天,所以對對方沒有戒心。當對方臨下車前表示錢帶不夠,夏子沒有要求對方留下抵押品比如手機或身分證,結果對方真的落跑了。令她很錯愕的是——被女人騙,被女人利用,被她立誓要保護的女人耍得團團轉。
夏子也遇過聲稱是演員的男乘客,在半夜十二點要夏子開車送他到空無一人的小學後門的地方。下車前突然對夏子上演了一場搶劫的戲碼,然後再對她說是開玩笑的,就想要嚇嚇她,也想要試試自己的演技好不好。
當夏子把發生的事告訴同事姬野,對方聽後說:恐怕不是開玩笑。雖搞不清楚真假,但這是女駕駛很大可能會遇到的危險。
不過,夏子還是堅持在自己所選擇的路。就像她曾經遇過酒醉的乘客,當她問對方還好嗎?對方回答:「不好,不過不要緊。」人活在世上,注定會遇到許多「不好,不過不要緊」的情況。
小黃運將的上班時間不規律,母親甚至她自己,也疑慮過是否嫁得出去?由離婚的父母撮成的相親對象,是當高中老師的父親的前學生,目前是一名公務員的鈴央。
夏子對他的第一印像比想像中還要來得好。兩人相處愉快,當夏子對他傾訴遇到有人搭霸王車的事,鈴央忍不住開始思考,擔心她未來還會遇到其他的壞事。因爲想和夏子認真交往,希望之後能夠跟她結婚。於是希望夏子能夠辭掉計程車司機的工作。
夏子自己也想,假如不當計程車司機,她要做什麽?
儘管父母個性不合,當年個性柔軟的母親執意工作,個性冷硬的父親雖然沒有強迫母親辭職,但卻會指責母親在家事、育兒上的缺失,導致彼此的鴻溝日漸加深,後來離婚。但是有一點,他們是很相似的。
父親一直不去考教務主任考試,始終是普通老師;母親拒絕去當人才培訓經理,選擇繼續當門市銷售員,他們都只想要待在第一線。夏子何嘗不也一樣?
她思前想後,覺得自己只想要待在第一線,開車在地球表面上全力奔馳。只要有心,她可以一直工作到七十歲。
夏子總是冷靜,面對出軌的前男友,沒有大吵大鬧,只是和平分手,然後回到朋友關係。當前男友工作失意之時,她卻已是堂堂正正的社會人士,認真地在工作,讓前男友由衷地佩服。面對鈴央,她依舊是那個冷靜判斷的女孩,她不會聽從別人的安排辭職,所以選擇與鈴央分手。
與感情疏離的父親和解後,父親都贊揚她很了不起,因爲她「好好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選好後,又用心走在這條路上。」
對待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要像日本小說家小野寺史宜的《小黃女運將》裡的夏子這樣,無論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輕易改變自己決定的目標,也勇敢打破性別藩籬,從事被認為「因為是女性,所以不適合」的計程車駕駛,堅持走下去。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小黃女運將》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60123
陳曉芬
讀後感分享
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 異形性突變症候群:一種患者突然變成異形的疾病,起因不明。患者稱為“變異者”,都是年輕人裡面不事生產所謂的“繭居族”、“尼特族”等族群。 故事一開始就觸目驚心地介紹了這個症候群。它有點怪異,不驚悚,但是極其諷刺。只留戀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融入社會、沒有生活目標和理想、對社會不事生產沒有貢獻……很多孩子都曾經走過這一段迷茫的時候,只是有的人不幸始終走不出來,就只能一直頹喪下去,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書名“我適合當人嗎”,原以為是從第一人稱來自述,可是原來主要是描寫身為母親的美晴自從兒子優一出事後的心路歷程,反而關於“當事人”優一的感受和心情我們無從知曉。雖然故事裡沒有太多著墨於變異者本身,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成為變異者不可怕,反倒是變異者身邊的照顧者才是最難過的。 孩子優一出事了,母親美晴第一時間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沒有太多的猶豫也沒想過放棄;反觀一向習慣置身事外的父親勳夫立即果斷地做出了放棄的決定。乍看之下母親偉大、父親冷漠,可是這其實就是我們社會最諷刺的寫實。 現今大多數的家庭還是男主外、女主內,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多、最長,自然扛起關於孩子的一切;爸爸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很多,相比起來感情沒有那麼親密深厚,因此出事的時候通常都能比較冷靜和理智。這其實關係著一個男人(丈夫)對他的家庭有多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在家屬互助會“水珠會”裡只有一位成員是男人(父親),再次說明孩子的問題我們都習慣交給母親,或者說母親本身也習慣了放不下這個責任。 美晴的母親清美是另一個典型傳統媽媽的角色。在歲月的洗禮下她們通透睿智,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事可以讓她們感到慌亂和害怕了,因此她可以坦然自若地面對變異後的優一,也是美晴焦頭爛額的時候最後的避風港。 青少年的叛逆和迷茫、頹廢等消極的狀態,一直是大多數父母所擔憂的事,然而我們能夠做的又極其有限,這不但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和耐心,也非常依賴年輕人本身。人生關卡處處,很多時候只能靠自己跨過去、走出來。 故事的結局蠻出乎意料的,具諷刺性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有點幸災樂禍。無論如何,“異形性突變症候群”絕對具有其警示作用。 【第四週徵稿進行中(15-4-2023 至 21-4-2023) 作品將於(22-4-2023 至 28-4-2023)刊登】 投稿鏈接:https://bookumy.com/first-year-anniversary/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 《我適合當人嗎》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904234 賽吉爾 806 觀看
羅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編註:【……】為摘自書的內容 【假如你認為生活讓你不快樂,不善待你,那麼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種方法,它可以印證明天你會感覺悲慘的預期。換句話說,你創造了一個“自證預言”。你覺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別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為和態度持續地對自己和別人展示出來。而這個選擇肯定不能給你庇護,免於“殘暴命運如投石飛箭般的摧殘”。 】 【所以哭也沒關係嗎? ,我記得父親完全不允許我哭。我一哭,他就會說:“馬上停下來,不然我就要對你發怒了!所以我當然就停了下來。”】 【“你現在可以選擇,”蒼鷺非常嚴肅地說,“你是要聽從你已經死了的父親的聲音,還是要允許自己做主?”】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 【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許多問題需要你向自己發問。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 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如今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他一個人躲在屋裡,連起床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朋友們非常擔心他,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在10次心理諮詢中,蛤蟆在諮詢師蒼鷺的帶領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 看完本書百感交集。 蛤蟆先生這一角色在生活中其實也並不陌生。書中蛤蟆先生所經歷過的掙扎、沮喪、無助和悲傷,或許是因為與蛤蟆共情,內容基本都有代入感。彷彿看見自己從困惑發作期,其中也伴隨著悲傷、軀體症狀和失真感,到後來的心理諮詢以及每天都期待著第二天到來的轉變過程。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天為生活打拼的日子裡,不就是為了經歷更多最終希望找回自己嗎?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快樂,卻漸漸地從內心生出的快樂轉而依賴外力的物質上。當生活變得“索然無味”,自我評價降低、狀態低迷,就會容易感受到難以控制的“悲傷狀態”。 心理諮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也是一門艱難又有意義的課程。所謂活得真實,就是走過生命最初的困惑,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探索自己並理解自己。但願每個人可以做平凡生活裡的英雄,一個努力找回快樂的普通人。認識自己的過程雖艱難,但人的一生需要不斷地治癒自己,人的成長也必定永遠是一場戰鬥…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311221 淑卿 2,896 觀看
古典《拆掉思維里的牆》 搶先精彩節錄: 【我們真的都活出自己了嗎?我們害怕失敗,我們害怕面對,我們要顧及我們那薄薄的面子,我們在乎他人的眼光,我們無法接受如果我們做不好,更無法接受種種的不確定性。】 果然如題。 這本書它所提到的很多點,都是我們生活中一直在徘徊的思考。我們都有著禁錮我們思想的框架,我們都有著我們以為該如此的框架,但是那不該是如此。我們似乎成了多餘,因為我們是為了迎合框架而活著。裡頭有太多的例子。尤其喜歡他所引用的一句話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確實如此。我們沒有勇氣,只有在不斷地焦慮。到底還是舒適圈讓自己太舒適?還是信心因為等待的焦慮而逐漸走向了放棄?他確實讓我想起生活上的很多點。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 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我們真的都活出自己了嗎?我們害怕失敗,我們害怕面對,我們要顧及我們那薄薄的面子,我們在乎他人的眼光,我們無法接受如果我們做不好,更無法接受種種的不確定性。因為看不到未來(其實又有誰看到),我們產生各種牆面來保護我們自己,殊不知我們在不自覺中一一放棄了自己的機會。我們都忘記了,什麼是自己。我們也確實忘記了,我是誰? 他不是勵志讀物,你若將它當成勵志讀物來期待,你估計要恨死這個作者。他打破了框架,他只有一層一層地剝開你的心,那跑道不再如初。而你是不是在個人、家庭、職業的三腳架上,都平衡了呢? 是這本書讓我們回到最初的想法,我確實需要做出一點突破框架的思考。不做,我們並不知結果如何,但做了,我們總有一點的收穫。我想,這就是最美的詮釋了。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订阅分享哦 #BooKu #让书本找到对的人 #不定时分享读后感推荐好书 #征稿中 訂購鏈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52052?sloc=reprod_i_2 柳潔 3,683 觀看
羅莉.奈爾森.史皮曼《生命清單 The Life List》 母親(伊麗莎白·博林格)的離世,並沒有直接讓布雷特·博林格成為部分財產的繼承者,卻給她留下自己在十四歲寫下的清單。母親要求布雷特在一年內完成清單中的 10 項目標,作為繼承財產的唯一條件。這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清單,徹底的改變了布雷特的人生。 失去了繼承公司的機會、被母親開除、還要完成 10 項自己在二十年前設下的人生目標,布雷特覺得母親在玩弄她。在這二十年間,自己已經改變了許多,這 10 項被母親篩選出來的目標已經不是自己嚮往的了。然而,布雷特卻從媽媽給自己的信件中了解到,原來母親是那麼地愛她。母親就像是在冥冥中安排她完成這些任務的天使。 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布雷特失去了戀情。一直以來,她把男友當成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為了男友,放棄了她想要做的事情。起初,她因害怕男友知道自己沒了遺產後會離開,不敢向男友提到關於清單一事。隨著自己完成清單裡的目標,她了解到了自己已為愛失去了自我。 ——————有雷分享—————— 失去了交往多年的戀人後,布雷特要如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這項 “生一個小孩,或者兩個” 的目標?生命總是在最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帶給我們最美麗的驚喜。最後,布雷特不僅順利當上了媽媽,也從中體會到這角色所帶給她的幸福與使命感。 故事裡最令我感動的是伊麗莎白對布雷特的愛。母親用了這樣的方式,讓布雷特整頓自己的生活,把多年所丟失的自己重新找回來。母親很清楚布雷特的內在需求是什麼,也明白布雷特目前所過的生活並不符合自己的志向。我認為,促使伊麗莎白設下這個 “完成清單才能繼承財產” 任務的動機在於,主要是不願布雷特步上自己的後塵——在愛中失去自己。她用了一個非常溫柔的方式迫使布雷特去審視自己的生活與價值觀,從而做出改變並得到幸福。 很多人都習慣把別人的目光、社會的期待看得比自己的需求與價值觀更為重要,往往在潛意識裡影響了我們所做出的決定。要拋開這些隱形的枷鎖並不容易,很慶幸的,故事中的布雷特做到了。當我們活得最接近原始的自己的時候,自己就像一塊磁鐵,把所有適合自己的正能量都吸到自己的身邊。這些能量讓我們散發出專屬於自己的耀眼光芒。 此外,我們不能把所有專注力都放在物質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從物質中得到精神上的富足感。伊麗莎白沒有直接把遺產交給布雷特繼承,而是讓她尋找那失去已久的自我。伊麗莎白深知,即使布雷特擁有了物質上的一切,她依舊過著不幸福的生活。布雷特最終領悟到了,無論自己是否能在限時內完成清單並領到媽媽為她準備的遺產,自己都會過得很好。她逐漸把專注力放在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上。 ———————————————— 投稿者:筠妮思 她說:我感性,愛看書,看劇。也喜歡寫字。 “找到自己獨有的溫度,寫出屬於自己的篇章。”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yunniseshares Instagram:@yunnise.shares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不定時分享讀後感推薦好書 《生命清單》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00720 筠妮思 3,307 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