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我的綠洲》
《修煉當下的力量》像是找準了時機,鑽入我生活裡來。那是,昔日的部落格網友慷慨贈與,萬分感謝。
正念,無形無相,卻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體裡。像我走在廣袤無垠的炙熱沙漠裡,近乎絕望時,突然找到了綠洲,為我的心靈注入了希望之泉;亦減少了我的心智,總是處在過去與未來的海市蜃樓裡的恍惚裡。
翻書之初,我讀著的時候,有如踩在霧裡看花的朦朧感。於是,在停停走走中,學習去感受書中教導的某些方式,才有撥開雲霧見明月的恍然大悟。
『你可以感受自己變成透明的,沒有一個固體的肉身。然後你能允許那個噪音或任何引起你負面反應的因素穿透過你,這樣它就不會在你的內在衝撞那面堅硬的牆了。 』
這樣的感覺,是我在練習八段錦氣功時,深有感悟的。
當時,我能專注在自己練習氣功中,不急不躁。即使孩子就縈繞在我身邊玩鬧,那些聲音都穿透了我,無法對我產生任何影響。
我覺察到因為自己是有意識活在那個當下,不為過去而煩惱,也沒擔心未來尚有許多沒做之事而焦慮。
心,如平靜的湖水。安靜且寬容地,接受任何聲音的存在。也在那時,我覺察到自己一旦有事情在想、或心有煩惱、或趕時間之餘,對於孩子們的語氣,即會生出不耐煩。嗯嗯,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平伏下來。
『媽咪,妳對我說話,也是不耐煩。 』老大說我。
『媽咪,我話還沒有說完,妳可以等我把全部話講完才說嗎? 』這是總勇敢向母老虎宣戰的老二之言。
我的身邊,就有這兩個小老師,提醒我要做好榜樣,要活在當下,耐心平靜對她們說話。這方面,我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我仍保有許多根深蒂固的舊習,需要慢慢融化與轉變。我,願意繼續給自己時間前進,哪怕不如預期,我也接受這樣的自己。
與此同時,我也在學習,把生活中的無意識變為有意識,讓自己保持清醒的警覺。
原本我以為很難,卻在有次駕車時,意外學會。
那時,自己總會因為恐懼出現心跳加速的情形。愈是擔心,愈是讓大腦裡的腦狀激活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更為注意這件事,導致其它東西變為盲點。
所以,為求自己專注在當下,不為焦慮所綁架,想起《原子習慣》裡的日本火車的列車長,會把每個動作唸出來的舉動,能減少意外的發生。
於是,我開始練習,包括每個踩煞車時、轉左轉右、前方有什麼車子?後面有出現摩托、有交通燈等等,皆一一說出來。在自己的聲音裡,保持意識清醒,也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這個,大概就是書中的 #臨在 。
對自己說話時,大腦完全無法再去分心於焦慮或其它想法裡。但,我能把自己想要的事,都一一耐心地做好。
通過這些,我逐漸連結起生活中,我真正把自己放在當下的那些美好瞬間。
2003年,政説館<串燒>表演裡,能夠完全無視臺下觀眾反應, #忘我 淋漓盡致演出的表姊。那是我人生裡,最深刻的體驗,何謂忘我。
我想起每次與朋友相聚,努力活在歡聲笑語裡的麗絲。還有在寫作時,忘卻時間流淌而過和忽視身邊事務的專注海角。
那個當下的我,就是不以結果為導向;也不在乎會得到怎樣回饋;沒有了我是誰的負擔。
終於,在這一點點的串連裡,再一次確定自己的正念,皆在生命中無數個瞬間存在著。
感恩這段時間的多事之秋,給了我有更多時間的沉澱。我方能允許陽光去融化處於濃霧的自己,真正觸碰到心中那朵,純潔無邪的正念之花。
欣喜自己又邁向內心更進一步,要保持這種意識,需要旁人和自我的提醒。
謝謝和感恩,縈繞在我身邊的你我他。祝福大家,也能找回自己的正念,過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海角
讀後感分享
瑪麗莎·莫斯《最後的告別》 繪本版的《當呼吸化為空氣》 一個關於愛與失去的故事。 我們總以為, 還會有下一次, 卻在渾然不覺中, 經歷了最後一次。 : 這本以漫畫形式講述作者陪罹患漸凍症的丈夫經歷病痛,直到去世的旅程。 看完這本書沒有覺得很溫馨感人……以為繪本是輕鬆的,但這太沉重了,不忍卒讀。 生老病死無人能逃避,即便很多人避忌談論死亡,在面對離別時,造成面對死亡的人們慌亂無措。然而這一抹黑白同時也讓人明白人生並非非黑即白的,慌亂之後便是真正的死亡,待你清醒之日時一切都已逝去。 我想人生中也許這就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感受,能做的便是珍惜當下,即便是慌亂不安,也要好好進行最後的告別啊。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淑卿 2,093 觀看
山颯《圍棋少女》 作者以中日戰爭為背景,寫述中國內部腐敗思想的一面,也寫日本軍國主義下慘無人道的一面,用男女主角的視角以一章節為主,來穿插交織。女主角中國人,男主角日本人,象徵兩個人命運的交織,寫到兩個人最後碰面的結局。女主角很有自己的想法,並鄙視中國婦女傳統思想。遇到陸表兄,卻沒有愛的產生;遇到敏暉,本以為兩人除了身體上和思想上的共識,殊不知敏暉最後與一位女革命共同槍決;遇到晶琦,因他的軟弱,女主角認為他可憐而已。 ——————有雷分享—————— 男主角受到的軍國思想,雖然有藝妓欣賞他,卻仍然沒有感動到他的內心情感。只有去下棋的時候,遇到女主角,男主角才和她有想法上的交手和感情的觸動,這也是女主角總是想去找他下棋的原因……當然最後男女主角也是雙雙而亡,也是走到最後才彼此知道對方的名字…… 利用大時代背景來去想兩個人愛情的命運,本來他們應該因為彼此是敵國關係而憎恨對方,但也因為自身國家腐敗懦弱而感到無奈,也對自身國家的做法感到迷惘和不認同,各自都想脫離自身的生活圈。下棋是唯一能宣洩情感方式的一種休閒,可以不用說話,利用眼神,利用下棋的方式彼此交流情感,也能認識彼此。莫名地從對方得到安全感、信任感、不用說話就能懂彼此的心意。其實也已經摸透彼此的情感套路了吧! ?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男主角背叛自己的祖國,為了給女主角尊嚴,為了表達自己對她的愛,為了她拋棄所有,選擇自盡。我相信如果有來世,他們兩個一定還會再相遇續緣,而不會再有生錯國家站在敵對的立場了,而是能真正地愛在一起結為伴侶。 如果看了這本書,大家可以仔細想想,為何女主角沒有選擇陸表兄、晶琦,而是選擇跟男主角呢? 男主角拋棄大好前程,有大小姐追求,也有藝妓欣賞,為何會選擇跟女主角呢? ———————————— 投稿者:亦澄 她說:從小喜愛看書,寫寫文章跟畫畫,有機會就會網上看看文章,並且看看有甚麼徵文活動跟書籍閱讀活動,個性內向害羞,我叫亦澄。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圍棋少女》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070421 亦澄 3,711 觀看
Susan Kuang《斜槓青年:實踐版》 《斜槓青年實踐版》做自己喜歡的事,滋養自己的人生。 斜槓是什麽?斜槓就是很多兼職收入嗎?本文除了會告訴你斜槓是什麽?還會以《斜槓青年實踐版》一書,和你一起探討3個斜槓很重要的課題,讓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滋養自己的人生。 作者Susan Kuang, 是我近年來很喜歡的自媒體女作家。約5-6年前,我的生活一度淡然無味,除了工作和家庭日常,沒有別的氣息。 在2017年我看了《斜槓青年》,當時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程度的啟發(人生價值方面)。我帶著書中這兩道問題「你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和「什麽對你最重要?」開始在自我探索的旅途中尋尋覓覓,往自己喜歡的那道光去尋。 我續後小日子,像是打開了一扇久未敞開的窗戶,不斷吸納照射下的光綫。閱讀,寫作,學投資,學樂器,自彈自唱,烘焙……還有許多有的沒的。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我的生活走著走著,就走出了那道狹隘不透風的地下室,我開始又敢作夢了。 可當時我是在職媽媽,要兼顧本身已不能再多的斜槓任務,「斜槓夢想」這條路,我不時走走停停。可我深切地感受到,腳下的方向已對,只需更高效的實踐方法,正是此書也。 這本書的內容相當紮實,在這裏僅取三個要點和大家一起探討。 1. 斜槓青年背後的追求是什麽? Susan在書中談及當年《斜槓青年》掀起熱潮時,她在欣喜中感到困惑。她不禁問自己追求這股熱潮背後的人們僅僅是嚮往多重職業,以及多種收入管道而已嗎? Susan在思考良久後,終於想明白了,斜槓青年熱潮背後的追求其實是「自我」,更為準確的說法是 #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在傳統教育的體系裏,我們的好奇心和自主性常年被許多條條框框所困住。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們彷彿活在了社會認同的牢籠裏,只敢呈現那個被社群認同的模樣,而真實的自己只敢躲在一旁竊聽那被認同的贊美假象。 這種循環不息的日常,逼得內在的自己喘息不下,漸漸迷失了自我。 那……我們如何建立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呢? 著名心理學理論「自我決定論」提到人有三種先天性的心理需要,分別是 #1 自主(可以通過自己個人的興趣和價值去選擇,做自己想做,而非必須做的事。) #2 能力(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不斷自我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3 關係(和他人產生正面連結,獲得歸屬感和被接納。) 說白了,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的關鍵在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專心用心地做,在發展這興趣期間不斷自我提升技能,把這項興趣發展到惠及他人,和其他同路人產生正面的連結。 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麽,熱情在哪裏?我剛開始自我探索時,我也不時會懊惱自己的天賦和熱情到底在哪裏? 就我個人而言,一開始我也只是生活得太沒意義感,當下只是想走出黑暗,但要往哪個方向去,我還真沒頭緒。當我開始沿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邊走邊看。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我得到身心的療愈,也感覺拿回了自己的人生自主權。 關於 #熱愛的誤解 Susan說: 「關於熱愛,很多人對此有著很大的誤解,以為世界上存在一個生來就熱愛的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但事實並非如此。熱愛通常是主動投入和付出之後的結果,是你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並可以創造某種對他人有價值的實在成果之後的結果。換言之,熱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無條件地投入。你越是投入,收獲就越多,收獲越多,你就會越熱愛,越熱愛就越投入,以此形成迴圈。」 如當下的你正懊惱自己到底熱愛做什麽事,建議就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吧! 2. 在成為斜槓前,先學會當個 「內控者」 外控者相信自己是被外在不可控的命運組合掌控的;而內控者則相信成功或失敗都是由自己主導而產生的結果。確實在生活現實中,很多事情我們確實無法掌控,而我們真正能掌控的是我們的信念。 弗蘭克說:「人類最後的自由在於選擇看待事物的態度。」我們不可以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 #自我慈悲 我們的內心裏住著的那一個人,究竟是個不斷批判自己,在耳邊說自己「你什麽都做不好」。還是在自己面對挫敗時,輕輕地告訴自己:「沒事的,你休息一會再前進,我支持你」。 我深切地認同內心發出的聲音對我們的心理素質影響甚大。當我們不斷自我批判,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沒自信,不斷不斷地捲入自我內耗的漩渦。 曾經自己也是個不斷自我批判的人,對很多事情都設定很高的自我要求,對自己很苛刻。近年來學習了靜心和自我對話,開始學習和自己做好朋友。從自我對話中去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面對挫折時靜下心來和自我對話。 我很喜歡這句語錄(源自網絡): 「世上有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別人的事,三是老天的事」。 煩惱來自忘記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開心很簡單,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別想老天的事。 同樣地,在我們成為斜槓前,必須先釐清那些是自己的事,再好好去耕耘吧! 3. 斜槓青年實踐系統 把大目標拆解為小任務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圍繞著「問題」,而問題是我們都不想要的。把問題轉化成我們想要的狀態,既是目標。 我們人生最核心的目標,一般上都是較為抽象的。 而要實踐目標就要把大而抽象的目標,拆解為小而具體的任務。如年度目標拆解到月計劃,月計劃拆解到週計劃,再把周計劃拆解到每日的任務清單。 拒絕和放棄 知道什麽該做很重要,但知道什麽不該做其實更加重要。 大量試錯後,我們需要剔除和淘汰那些不必要的,來接近自己真正想要的。 而「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取決於個人的價值。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工作做減法,才會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設計專屬的日常作業流程 每一個人的生活作息都有所不同,要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必然要設定自己專屬的日常作業流程。 當中要知道自己在那個時段工作特別有效率,而又什麽時段是不能好好集中精神做事的。 把日常生活和目標任務編排好,成為一個系統去運行,然後每日循環:計劃—行動—回顧。 把生活當是作品去經營 把自己當成自己的人生設計師,將自己有心發展的事「作品化」(可以對外展示分享),不斷在創造作品的過程中學習和提升優化。 當你活出內外和諧的自己,那便是自己最好的代表作品了。 把目標轉化成系統,再以本身的生活作息調整到專屬的流程作業,一步一步活出內外和諧自己。 總結一下我的讀後感: 這本書內容非常紮實,結合了很多好書的要點,加上作者善用自己對大腦科學的知識作出邏輯的分析,讓讀者更能了解理論背後的意義。 更令我收益的是作者在談及「讓每天都有積極的開始」附上了QR Code 的音檔引導,引導讀者如何通過呼吸,感恩和自我療愈等……把心理素質調頻到積極的狀態。我甚喜歡她節奏適中語感溫和的聲音,跟著做的那些天感覺真好。 最後我認為斜槓這兩個字,不僅僅是多種職業和收入的象徵。斜槓更傾向於拿出勇氣去實踐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一生匆匆,真如作者說的 「真正可怕的其實不是死亡,而是死亡來臨,我們才發現,竟然從未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過。」共勉之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斜槓青年【實踐版】》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80922 喜歡依娃.斜槓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逛逛她的專頁哦:https://www.evavoon.com/slash-susankuang/ 依娃.斜槓 1,856 觀看
賈斯.史坦《我在雨中等你》 這是哭著讀完的一本書。 / 有著人類靈魂的恩佐,喜歡看賽車頻道,喜歡聽丹尼描述他的賽車故事。 它捧場丹尼的每一場賽事。 / 恩佐是一隻狗,也是像家人一樣的存在。 恩佐給予丹尼一家人的,不只是愛,更多的是包容與陪伴。 它包容丹尼的不開心及愛護丹尼深愛的妻女。 它默默陪伴丹尼度過喪妻之痛及隨之而來的爭奪女兒撫養權時的低落期。 / 書中有微笑,有歡樂,有感動,有溫暖,有不捨。卻沒有遺憾。 也,有夢想,有堅持,有考驗,有陪伴,有擁抱。卻沒有放棄。 / 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更美好的再次交集。 #BooKu#讓書本找到對的人#長期徵稿中#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我在雨中等你》訂購鏈接:http://bit.ly/booku170521a 可韵 3,550 觀看